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汪湖水映出桐乡之美

2016年11月22日 08:3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吴卓尔 通讯员 褚玲嫣

  我是凤凰湖,我的家乡在桐乡,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

  千百年来,这里有过荣耀,也经历低谷,梦想却始终不曾被磨灭。近年来,随着家乡的飞速发展,桐乡人的大学梦、高铁梦一一实现,但唯独少了能让这座城市灵动起来的一汪湖水。

  于是,我就成了桐乡人的“第三个梦”。

  凤凰湖鸟瞰图。本报记者陈为民/摄

  从无到有

  大湖初现雏形

  桐乡这么大,哪里才适合我安家呢?2009年年底,桐乡市委、市政府开始为我的家选址,最终我被安排住到了桐乡市振东新区的核心位置。可那时候,我的家附近都是空旷的农田,一到夜晚周围的寂静让人害怕。“今后这里一定是桐乡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让我放下心来。

  从那时候起,我就在幻想,我会不会像杭州西湖、嘉兴南湖一样美?可是我知道,我和它俩不一样,因为我是人工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有多难,不用我多说。

  2010年4月,工程环境影响报告审查完毕;2010年8月,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通过;2011年7月,工程方案初步设计完成……尽管难,但我的规划建设者们却从未停下脚步。

  那时候,很多从我身边经过的人,只能隔着围墙看见一片尘土飞扬,唯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美丽正在悄悄绽放。

  2014年4月,我的神秘面纱终于被解开,我的美尽管还不淋漓尽致,但足以让很多人为之赞叹。我家很大,总占地面积有1201亩,而我作为中心主湖区也足有886亩。为了体现“凤还巢”这一理念,我和我的家还被融入了凤凰和梧桐元素。

  作为浙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我和我的家被划分成了自然生态区、运动湖区、生态净化区、水生花卉观赏区、水下森林观赏区、深度净化区和太阳能曝气区七大功能区块。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将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融入进各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

  百鸟朝凤、翰墨竞芳、凤栖梧桐……我家的八大景点,光听名字就充满着浓浓的“桐乡味”,就连附近环湖大道的每个交通岛上,都刻上了家乡漫画大师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这零零种种,无不展现着桐乡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清澈见底

  成为“桐乡之眼”

  如果我家很美,但我却是浑浊的、肮脏的,那么我想谁也不会愿意来我家玩。“一定要让凤凰湖水‘活起来’!”有人这样提议,可是在我之前,浙江省内都没有人工湖自建生态系统成功的案例,为此,我家的规划建设者东奔西走,希望可以找到让我“自我净化”的方法。

  最终还是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给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从新开河和火烧桥港两个进水口开始,想要成为我的一部分,必须经过大大小小6道水质净化工程。有哪6道?让我来细细讲给你听!

  第一道是高效水处理设备:其实外河的河水并不怎么干净,就拿新开河进水口为例,只要通过每小时出水量在1万吨左右的4台高效水处理设备后,肉眼看得见的杂质基本就被过滤干净了。

  第二道是消力池:在经过高效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河水就流入了距离最长的预处理区。消力池是让河水在这里进行垒石面爆氧,为的就是增加水的含氧量。

  第三道是整流板:所谓整流板,就是横挡在河水中、排布着无数上小下大孔洞的一块板,这些整齐的孔洞可以有效过滤掉一些杂质。

  第四道是生物绳框架:生物绳框架顾名思义就是绑了生物绳的一个个框架,在下水之前,这些生物绳都是白色的,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绳子就会因为吸附了水中的杂质而变成灰绿色。而整个预处理区内一共放了1000多个生物绳框架,且为了吸附更多水中杂质,生物绳框架都是错开放置的。

  第五道是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里种有芦苇、狭叶香蒲、茭草、再力花等多种挺水植物,同样的,沉水植物区也种了苦草、大茨藻、小茨藻等多种沉水植物。这两个区域的作用大同小异,都是水中植物、微生物的吸收、吸附以及降解作用,进一步降低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同时这两处也是我家青溪望雪景点中的别样景致。

  最后一道就是深度净化区:深度净化区就是我自己,虽然此时的原水经过前几道处理,已经有资格可以成为我的一部分,但要想真正融入我,还需要我拥有的“自净能力”。我的身体里不仅依靠底栖动物、鱼类等建立了完整的水生态环境,还安装了太阳能曝气机,解决人工湖中鱼类易缺氧的问题。

  正是这样,我的水质才能稳定在Ⅱ~Ⅲ类,监测的10余项指标全面达到Ⅲ类水标准,大部分指标能达到Ⅱ类水甚至Ⅰ类水标准,透明度达到1.5米以上,水体清澈见底。所以有人称我为桐乡的“眼睛”。

  江南韵味

  演绎四季美景

  如今,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我,已成为市区的绿地核心。白天,湛蓝的天空下,我光彩照人,一缕缕水草轻轻摇曳,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夜晚,游人在我身边漫步,犹如身处福地,怡然自乐。环视我的四周,被各色花卉簇拥着的走廊、平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我一仰头,悠然翱翔在天空中的各类飞鸟,尽收眼底。

  春季,在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书法广场上,家长带着孩子,在刻有中国历代书法家作品的花岗岩上,边走边学,寓教于游;夏季,老人走过荷风和月景点的九曲长廊,在亭里稍作休息,闻香赏荷;秋季,一对对情侣在桂雨飘香景点,品味着桐乡最浓的桂花甜味;冬季,游人独自走在青溪望雪的木栈道上,掏出手机与这美丽的景色合影留念。

  梧桐故里,凤凰鸣焉;水清湖美,风光无限。从此,我便和这座城市融在了一起。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