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桐乡各界人士有话说

2016年11月17日 08:5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昨天,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同一时间,桐乡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不同形式收看了大会开幕式。他们在享受互联网生活实惠、便捷的同时,也对大会倍加关注。

  互联网究竟如何影响着桐乡人的工作和生活,来听听他们的期盼与畅想。

  人物:沈月英

  职业:桐乡市春秋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

  随着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召开,桐乡的名气越来越大。近年来,每年来桐乡游玩的游客数量都在增加。我们明显感觉到,乌镇峰会不仅提升了乌镇的知名度,也让桐乡其他景点备受欢迎。

  桐乡借助“一业一网”的发展之路,在吃、住、行、玩等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都越做越好。游客来桐乡不再只是一日游了,而是会选择在桐乡安排两三天的游玩行程。比如在畅游乌镇的同时,去特色农庄品尝农家菜、享受垂钓慢生活,还可以去采摘、购物……

  在此次乌镇峰会的开幕式上,提到将加快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觉得这个内容特别贴合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眼下,我们正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策划桐乡西线、北线的旅游行程,为游客提供线上定位服务、交通信息咨询和旅游攻略推荐等服务,尽我们的力量,把桐乡这张旅游名片推介出去。

  人物:陈轶

  职业: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现在“互联网+农业”的概念无疑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作为一名农业条线的工作人员,我觉得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互联互通。比如说,以前,各地发生病虫害后,需一级级进行上报,再由上级单位逐级下派预警任务,而现在,一旦某地发生病虫害,其他地方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可以及时作出相应防治措施。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正给传统农业转型带来契机,通过育种、栽培、灌溉、收割等环节,倒逼“精细农业”,让农产品全产业链产生化学效应。“互联网+农业”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待未来,互联网技术能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可能。

  人物:王耀丽

  职业: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今年已是第三届,互联网基因已深深根植于桐乡。对于桐乡教育而言,也影响深远。如今年6月开始,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与腾讯大浙网智慧校园事业部合作尝试进行智慧校园相关试点工作,以微信为基础,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主体提供在学习、生活、管理、办公等场景中的应用功能,最终实现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为学校里的Face to Face,真爱对真爱,行动对行动,永远是不二的选择。同时,学校还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人物:褚红斌

  职业:桐乡市文化馆馆长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召开,让桐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对桐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动力。其实,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模式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备品”: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走进数字文化馆,你可以通过软件学习各种喜爱的器乐;想学习跳舞,你可以通过数字平台,随时随地跟随名师练习;想学习书法,苦于身边没有纸笔,那么你可以装一个用手指就能在移动终端书写的软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更多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满足了不同的公众文化需求。

  目前,桐乡的“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还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即通过网站、公众微信号等方式,向老百姓传播文化信息。未来,我认为桐乡更应借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模式上积极探索、大步向前,让公共文化服务造福桐乡百姓。

  人物:张运通

  职业:浙江乌镇壹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看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国家对互联网行业各类创新创造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这番事业更有信心了。

  我们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刚刚起步时,就开始应用分时租赁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能让老百姓的出行变得更智慧、环保。目前,“壹壹租车”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开关车门,定位寻车,还能自助结算支付,已经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全程自助化。

  在桐乡,“壹壹租车”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今年,我们有幸参加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这两天,我们向国际国内的嘉宾代表展示“壹壹租车”,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甚至还有20多位嘉宾代表向我们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这样的收获是超出我们预期的。

  接下来,我们希望能辐射桐乡周边城市的资源,把旅游资源和生态环保通过运行工具连接起来,让游客拥有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