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回忆崇德“九弯兜”

2016年11月08日 08:3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阮如贤

  近期,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关于“崇德吕希周,直塘改作九弯兜”的传说。我曾在船队上工作过,听老一辈船员说起过这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并有幸目睹和经历过这条开挖于400多年前的崇德运河“九弯兜”。

  1967年初,19岁的我进入县货运站工作,县货运站位于当时的梧桐镇北门医院后,老康泾塘南端的弯道边。船队运送货物犹如火车头拉着节节车厢。不同的是火车沿铁轨行驶,而船队是靠水的浮力,依赖拖轮的动力在航道上行驶。那时属计划经济年代,不少业务由县航管所统一调度指派,每月总有一两个航次跑杭州扬伦造纸厂。记得县货运站保养场隔河北岸有大片开阔地,堆放着一座座形似小山的柴垛,有麦柴、稻草、桑条皮之类的纸厂原料。

  柴草属轻泡货物,一般装载宽度不超船舷,高度略超梢棚,所以船员掌舵值班须推开竹棚顶站在高凳子上,方能居高临下环顾航道中的桥梁,避让来往船只。天色渐暗,满载柴草的驳船由铅缆串联,轮船挂挡后,汽笛一声长鸣从康泾塘南端启航,行经双桥口入运河,暮色中眼前展现出一条宽阔、灰茫茫似乎望不到头的水道。至崇福北三里桥时,轮船高音喇叭里传来“全体人员加班”的呼叫,众人如临大敌,严阵以待。船队经北沙渚塘茅桥埭口、过北门迎恩桥(现人民桥)后,左转南正式进入护城河“九弯兜”。此时河道明显变窄、变浅、二岸陡坡弯道多、流水快,船队逆水而上,航速缓慢。船员常可以听到船底与河边碎石刮擦发出的沙沙声响,人人不免提心吊胆。关键时刻,轮船还出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马力若增大,后面一艘艘驳船会环抱弯道搁浅,靠站在船头甲板上的船员用竹篙撑开船身,否则由于重心不稳极易引发连船带货倾翻。马力若减小,湍急的水流会导致后面货驳倒退,出现相互重叠打折的险情,故轮船一般采用中速行驶随机应变。

  那时候,“九弯兜”两岸无灯光,特别是遇阴雨天,晚间船队行驶更是漆黑一片,全凭手电筒照射。船员将竹篙撑入河中,感觉竹篙在水中发飘、颤抖,如不小心竹篙插入河底石缝中,很难拔出,甚至出现竹篙梢头似弓箭状弹出船员手心,十分危险。我记得有一次,时值枯水期,轮船行驶至青阳桥底时,隆隆的机器声突然停歇,原来是搁浅告急。在千钧一发之际,在冰冷河水中排满了赤膊的船员,大家合力,才使轮船化险为夷。

  遇有迎面船队交汇,且对方已先入桥洞,我方轮船汽笛连鸣嘟嘟嘟三短声信号表示前方情况紧急,后面的驳船则立即放下倒锚(将双爪向下的铁锚用绳索和滑轮装置船尾,钢筋一端固定铁锚上,另端沿船底与船头甲板连接,通过锚爪插入河底减速)。船队交汇时,立足船头的船员更要全神贯注,一边撑篙防弯道搁浅,一边手拿靠球(用绳索编织的圆球,内装软木等填充物)防止船只间与石桥墩发生擦撞。船队接近青阳桥时,发觉这里别有天地,水面宽阔,旁有水泥制品厂造船车间,有可供大吨位船舶停靠的河埠。过青阳桥再绕最后两个弯就到“九弯兜”最南端的司马高桥,当船穿越司马高桥桥洞时,会听到船舷两侧与桥墩隙缝间哗哗的水流声,桥洞两侧水位落差十分悬殊。一直到老运河(原化肥厂旁)南三里桥(今工农桥)与长安塘汇合处,这里河面宽阔,众船员才算松了口气。船队继续折西过大通新桥,经大麻塘,往杭州方向驶去。

  1971年春,国家为解决大运河崇福“九弯兜”瓶颈段阻水过境难问题,由桐乡县政府组织29个公社民工疏拓整治自南门化肥厂至北门木材仓库段1.8公里市河(原万岁桥港)。自此,崇福镇段“九弯兜”弃用,运河复归故道。21世纪初,崇福运河段改线工程完成,能通航500吨级船舶,崇福段运河今非昔比。

  如今,“九弯兜”河道大多被填埋筑路或建房,唯一留下来的司马高桥却完好无损地矗立在崇福南门古运河上,见证着数百年来运河饱经风霜的历史变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