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成功登陆“新三板”,行业内首套智能设备亮相广交会

伟联科技:立志成为建筑工业化行业的首席供应商

2016年11月04日 09:3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潘晓琴 实习生 吕兆元

  企业名片

  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目前厂区占地面积96亩,总建筑面积达39000平方米。公司主营产品有:新型建筑工业化成型设备、智能预制建筑建材成型设备、钢结构建筑建材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及其安装服务,设备种类多达几十种。设备制造已由原来单一的钢结构机械制造发展成为智能预制化、结构模块化、自动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制造。

  公司先后被评为“桐乡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嘉兴市企业研发中心”、“嘉兴市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科技型企业”、“浙江省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具有原创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有4项。公司创造性研发的高速滚冲设备、双钢筋桁架生产线、钢板拉丝网成型机为国内外客户采购并成功投产,一项产品获批“浙江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称号、两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昨天,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伟联科技,股票代码:839623。

  好事成双。就在刚刚结束的第120届广交会上,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的智能远程控制机器亮相,该机器通过电脑系统及互联网络可实现异地远程控制,是建筑工业化预制成型设备行业中第一套智能设备。在参展第一天,参观的众多境外客户就在广交会现场亲身体验了与位于桐乡的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现场远程操控、两地实时互动人、机、物互连的场面。

  让人颇感惊奇的是,这样一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同时打造了行业内首套智能设备的公司,2011年刚刚落户桐乡,2013年才实现投产。作为一家建材机械制造企业,面对近年来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伟联科技何以逆势成材?健康发展的奥秘何在?昨天,记者走进公司,对话公司负责人陈林,探寻企业发展背后的经营之道。

  顺势而为捕捉商机敏锐嗅觉发现产业蓝海

  记者:作为一家服务建筑业的机械制造企业,你对本行业有着怎样的理解?

  陈林:我们是一家服务于建筑业的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企业。

  就中国的建筑历史来说,我们的建筑业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茅草屋—木板房—秦砖汉瓦—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迁,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钢结构。而钢结构的出现,推动了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21世纪,虽然钢结构建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建筑行业又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变成了现在的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城市化和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受益于国际产业市场的转移、行业市场内在变革所激发出的内在活力,过去几年,包括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在内的机械制造行业整体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年均增速高达35%以上。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品相对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整体格局犹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在依托自身产品制造能力和拓展市场能力的基础上,从单纯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的制造商、集成商和服务商,与此同时,更加“接地气”,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记者:当初来到桐乡建厂投产以后,你对企业的未来有一个怎样的规划?

  陈林:具体来说,我们企业所服务的范围只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分支——工厂预制后再现场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逐渐衰退,未来国内对建筑业的节能环保要求会越来越高,对建筑的标准化制定也会越来越加强,在这样的趋势下,绿色、环保、标准化程度更好的装配式建筑需求将持续扩大,这将推动国内建筑建材专用设备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几年前,依靠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职业嗅觉,我将企业产品定位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成型设备、智能预制建筑建材成型设备、钢结构建筑建材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及其安装服务,希望在这一产业蓝海中遨游。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给企业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将企业打造成建筑工业化预制成型设备的首席供应商。

  储备“三方资源”立志引领行业风向标

  记者:对于“首席供应商”这个目标,你是如何理解的?

  陈林:我对“首席”的理解是,在这个行业里必须有过硬的技术,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引领、引导行业做大做强的能力。

  记者:围绕这一目标,伟联科技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陈林: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准备,分别是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市场。

  首先,企业要进步要升级,资金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选择走“资本市场”的初衷。很高兴,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筹备,我们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这也为我们打造“首席供应商”的目标奠定了一定的融资基础,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你的发展空间才可能放大。

  第二,我认为这几年,公司一直坚持进行人才与技术储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司一直致力于高效建材装备及机械关键系统配件的基础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目前,公司已集合工程设计、机械开发的专业人才设立了研发中心,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掌握产品设备的工艺原理。公司研发人员在长期的技术积累下能够快速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特别在材料应用技术、柔性处理技术、混合协同技术及精密制造技术等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公司先后被评为“桐乡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嘉兴市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4项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另有11项发明专利在审。今年8月,公司还与浙江大学在桐乡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强强联合,共同携手探索新型建筑工业化设备与技术指导经营新的商业模式,并在发展建材成型设备、服务建筑业和冷弯成型应用行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人才方面,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产品研发经验丰富并具有深耕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共有员工68名,其中研究和技术人员共有15名。

  第三,市场储备方面,公司目前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海外存量客户资源达500家,客户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几年逐步转向开拓国内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才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做生意没有理由舍近而求远,这将为企业引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技术引领企业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记者: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不行的,你认为伟联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陈林: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要发展,跟着别人走,跟着市场后面走是不可以的,必须走到同行之前,走在市场的前沿,去引领行业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技术当然是最关键的,我们要依靠技术引领企业走在行业前列,要跳起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远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技术,其中的核心就是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意识与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这也是我们一直重视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

  记者:我们都知道企业要发展没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与一套正确的管理机制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没有特别之处?

  陈林:我对我们公司的团队是比较自豪的,在我们这个团队中,能力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虽然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在我们的中高层管理团队中,没有一个是靠关系进来的,没有一个亲属在这里任职。其次,我们的团队以制度作为行事的唯一准则,我们有一套严格的执行制度,团队中的每个人包括董事长都必须遵守这一制度,公司的运作不是人说了算而是制度说了算。第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的团队执行力很强,是一支来之能战,战而能胜的队伍。

  记者:围绕公司的目标,登陆新三板的伟联科技,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陈林:接下来,公司主要有三大计划。

  第一、加大对人才和研发、营销和服务、品牌的运营和建设方面的投入,以满足客户隐形需求。在世界高度互联的时代,没有任何信息的不对称,仅靠过去的信息差来赚钱是不可能的。伟联科技的最终控制力,一定是来自于目标客户对我们的高度依赖,客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要以“一米宽,一百米深”的服务理念做好我们的客户增值服务工作,没有客户,一切都是妄谈。人才、研发、营销、服务、品牌,是我们伟联价值链模型里的高价值区,我们只有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企业创造价值才有可能。

  第二、我们要加快转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我们盈利模式的颠覆与重组。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靠A产品赢利,那我们就不靠A产品赢利,而要靠B产品赢利。A产品只是开门性产品去免费提供去占领市场而已,B产品才是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在有研发投入高科技的B产品上做足文章,我们要为客户提供增值性服务,守得住客户,还能留得住客户的心。

  第三、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扩大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优势,因为我们伟联科技的创新来自于“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核心需求,来自于团队成员的头脑风暴创意和积极参与,我们要做行业“系统性的设备供应链整体方案提供商”,我们有使命做“中国建筑工业化预制成型设备首席供应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