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场“河长”治水的桐乡实践

2016年09月29日 07:49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周玥/文 陈为民/摄

  “河长制”是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在桐乡,共有2499名市、镇、村三级河长承担着从大河流到小沟小渠的“管、治、保”重任。随着“五水共治”号角吹响,水环境作为展示城市生态文明最直观的窗口,释放环境供给侧改革红利、提升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高水准落实“河长制”成为最根本、最内在的需求。

  桐乡通过一系列具体实践,扎实破解“河长制”落实难问题,喊响“誓夺大禹鼎”口号,治出了“责任在我”的河长担当意识,治出了“脚上带泥”的巡查常态,更治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新面貌:一条条河流逐渐变清,重现儿时美景;全市水质以Ⅳ类水为主、Ⅲ类水河道逐渐增多,一改过往水质以劣Ⅴ类为主的旧面貌。

  “河长制”背后

  2499名河长的责任与担当

  桐乡是平原河网,水体流动性不强。境内共有河道2622条,85%河道为过境水,既没有自己的源头活水,且河网水质以Ⅴ类为主,治水的压力不小,担子不轻。

  改变窘境,桐乡率先从调好“内部机理”着手:一套河长治河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在全市层面铺开。全市河道实施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度,分别由市、镇(街、区)、村(社区)三级党政领导担任,并落实相应责任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目前全市“河长”共有2499位,其中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32条市级骨干河道的“河长”,镇级河长296名,村级河长2170名,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形成各级“河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

  我市境内河道交错联通呈网状分布,正因为此,桐乡治水不在于河长单打独斗,而是2499位河长拧成一股绳,问题一起找、方案一起订、会议一起开,从而治理联手、成效联享、责任联担。

  抓住“河长制”这个牛鼻子,实现市级河长常督查,镇级河长常研判,村级河长常管护。前段时间,来自市农经局的河长钟惠荣在日常巡河中,发现位于崇福北三里桥附近有偷排现象发生,河道水体颜色变化明显,他当即把这一情况反映给镇治水办。接到消息后,崇福镇治水办汇报镇主要领导,并快速做出处置方案,汇同市环保执法大队到达现场调查处理。调查发现,该小作坊从事垃圾回收再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河中,情节恶劣。

  综合行政执法、公安部门对现场电源进行切断拉闸,并把该点生产设备(粉碎机)现场分解,由综合行政执法崇福分局扣押。

  而这场快速反应的现场处置,只是桐乡全面落实“河长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市经各级河长发现问题4367个,目前已整改落实4218个,已列入整改计划149个,问题化解率达96.59%。

  一个个水里、岸上问题的发现解决,反映出桐乡“河长制”最大程度地整合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执行力,打破了早期工业污染归环保部门,河道、保洁归水利部门,生活污水归城建部门的治理格局,形成了以“河长制”管理体系为主导,各个部门参与联合治水的良好生态链。

  万人巡防之下

  由“河长制”到一座城的护水觉醒

  据统计,2016年1至8月,桐乡市级骨干河道中,有10条Ⅲ类水,17条Ⅳ类水。市级骨干河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均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改善5.44%、10.62%、20.87%。市域以Ⅳ类水为主,提高Ⅲ类水比重的3年治水目标提前实现了。

  “成绩固然可喜,但也要冷静下来思考,有哪些成功经验,有哪些不足之处。”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治水是锻炼干部、考验干部的一场硬仗,既要宏观谋划、又需具体落实。

  这个夏天持续高温,给“清三河”防反弹带来巨大压力。受高温影响,部分平原河网,尤其是一些断头河,水体基本不流动,又没有生态补水,河道自净能力很低,河底淤泥厌氧发酵加剧,大量淤泥随着甲烷气体浮到水面,极易发黑发臭。

  为了与高温酷热斗,为了防“三河”反弹,桐乡的大河边,小沟旁,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早上五六点,当许多人还在空调中美美沉睡时,“河长”、“段长”、“公里长”,河道警长们一个个身影就出现在河边;无论是河头浜底,还是桥堍涵洞,每一处都留下他们脚印;走走停停,细细查看,小到一个丢弃塑料袋,大到成片的浮萍水葫芦,无不聚焦他们的目光。

  此次大巡河,更是让凤鸣街道建胜村村民欣喜,一条未清理的小河沟——金家村浜引起了“河长”们的注意。尽管该河沟内已基本干涸,“但不是说因为这条河不起眼,就不用管了。”当天,顶着炎炎烈日,凤鸣街道组织人员现场办公,制定治理方案。第二天一早,挖掘机就开进了金家村浜,进行清理。

  火辣辣的太阳,挡不住全市护水、治水人员的脚步。持续两周的“万人大巡河”行动,共计巡河1.083万次,发现整改问题上千个,全市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条条曾经的黑、臭河变得“水活了、岸清了、景美了”。8月,桐乡市治水办、市体育局和市冬泳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共同发起了“检验治水成效、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足迹遍布12个镇(街道)和振东新区、经济开发区的大小河道,“以身试水”感受桐乡“五水共治”的成效。

  治水两年多时间,这样的变化,让“诗画水乡典范”的桐乡梦变得愈发清晰。同时,一张由市、镇、村级河长领衔,全民参与监督、联手共护的治水“互联网”,也已然在桐乡铺就。

  方式方法再创新

  “水陆空”立体治水无死角

  治水离不开河长的监管和研判,同时也少不了方式方法的再创新。

  一路探索实践,桐乡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水陆空”立体治水模式。面对交错如织的河网,桐乡动用保洁船、汽艇等水上交通工具,真正做到在水里找问题。然而,不少问题虽然呈现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治水更多的是用脚步丈量河道,一步一个脚印将盲点、隐患一一揪出来。

  这还不算,为了拓宽监管视野,桐乡还配备了空中的“侦察兵”,利用无人机设备,不定时对河面的卫生死角进行空中“侦察”。

  水陆空的治水模式,在乌镇得到了更深入地运用。今年下半年,乌镇正在实施的“河道治理与维护的智能化管理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项目,运用物联网技术,研发可以用来实时监测水质的智能化APP软件、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无人机水质航拍监测系统等,构建水陆空一体化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及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如此立体治水,将“水陆空”各方面的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确保辖区范围内河道保洁360度无死角。

  如今,依靠科技力量,巧借智慧治水在桐乡已经蔚然成风。为了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效率,桐乡围绕“五水共治”工作创建了一个超百人的微信群,将涉及治水的各个部门主体责任人和工作人员集合在手机端,依托互联网,把信息通过一线河长人员及时上传,共同分享、分析和探讨,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也在无形的网络空间建起一张有效的治水网。眼下,桐乡市“五水共治”APP即将投入使用,“河长制”工作网络二维码即将运行。

  桐乡,这座江南水乡,必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治水模式,在“全民治水”的大环境中,奋力向科学治水、精准治水迈进。

  夕阳西下,大麻海华村一方净水格外迷人。

  水上环卫保洁船每天在市区几条河道进行保洁。

  市区北港河迎凤桥东段,几名水上植物养护员正驾着小船对水上植物进行更换。

  龙翔街道光明桥港水清岸美。

  .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