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来自甑山的钱氏家族

赵明煜

2016年09月26日 15:1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钱家埭因村中有一钱姓长埭而得名。这个长埭由十多间门面厢房以及相应的厨房、后埭组成,东西两端有东墙门和西墙门。西墙门早已坍塌,而东墙门处有六七间门面的楼房,显得异常高大,楼前是天井,两侧为厨房,厨房紧靠厢房,天井与厢房间有道石槛墙门。

  1964年秋,我受时任星星大队党支部书记钱生荣指派,到钱家埭耕读小学任教,教室就设在东墙门口的两间厢房里。

  那时,在和房屋主人柏生、其生兄弟俩攀谈中,我知道钱氏祖上原是做官人家,住在炉头北面的甑山,其族是从甑山搬迁而来的。据说,当时族中有数支分别搬迁到乌镇、民合、民兴等地生活。至于祖上曾任何官职,又是何时何因搬来,年代久远,他们并不清楚。

  最近,我查阅一些地方文献,才了解到钱家埭钱氏始祖为明代钱贡,其家族世居甑山,官宦世家,名声远传。甑山坐落在龙翔街道北三里许的正福村境内,其实是座由泥土堆成的小山,现已不存。以前山前曾有成片松树,俗称九里松。据清光绪《桐乡县志》载:“甑山,在县北十七里清风乡。高五六丈,周半里许,山形如甑,故名。”

  《王会新编》记载:“烂溪(亦叫柞溪,即金牛塘)绕其下,语皆不确。山下有泉,大旱不竭,以此缫丝,色甚鲜美,人争汲之。山麓有顺庆寺,左右皆钱氏坟。明河南巡抚钱公梦得墓道犹存,石坊及石人石马皆无恙。九里松在甑山前。旧志称:‘一望乔木,如同巨壑’。”

  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也记载:“钱公贡居甑山之阴,其子孙至今聚族柞溪左右,桑麻松竹,葱菁依然。”

  钱贡即钱梦得之父,赠大理卿,墓亦在甑山之侧。今九里松仅存桥名。而一片松涛已成绝响,钱氏子孙亦皆弃学为农。

  钱贡,字时雍,号槐江,明桐乡县清风乡(今龙翔街道)人。从小天资聪慧,未及成年就中秀才。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任江西新建县令,在任多惠政,升任工部主事,主管芜湖榷关。因母丧归里守孝三年,补工部郎中,负责筹划漕运河道,营建穆宗昭陵等工程,后补刑部郎中,逝于任。有《爱存稿》等著作。子梦得、梦传。

  钱梦得,字国贤,号承江、钱贡子。明万历十一年,癸未科进士,授湖广鄢陵知县,实心任事,宽严并施。历任山西道御史,陕西、广西、北直隶巡按等职,后升太仆寺卿、南京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巡抚河南,积劳成疾,辞官归里,不久去世。梦得从小节俭,力戒侈靡,后积俸禄,置田百亩,不时周济同族鳏寡孤独之人,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钱梦传,字季良,号甑山。事亲至孝,闻父去世,即赴京将父棺木运回故里。人曰:“棺材乃不祥之物,不应进家门,而将其下葬。”梦传悲戚地说:“父死,不及视含敛,又不得成丧礼,敝庐,于心何忍?”遂迎棺入堂,哀毁尽礼,一时贤之。

  “廿年不一访,此日忽来游。寺仅三椽屋,山唯一土丘。岂缘陵谷变,空抱古今愁。却过双翁仲,闻言欲点头。”这是严辰为编纂光绪《桐乡县志》,重游甑山、亲自踏勘时所写的诗作,与旧志“一望乔木,如同巨壑,桑麻松竹,葱菁依然”形成了鲜明对照。甑山萧条的情景,象征了钱氏家族至清朝晚期时的衰败。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百姓为了阻止日寇轮船来往于金牛塘,便把甑山之土挖来填塘。日寇白天用炮炸坝,百姓夜里挑土填堵,几经反复,甑山只剩一很小的土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彻底挑平。如今,唯存南北走向的甑山桥,为一单孔石拱桥,跨甑山港。

  明正德《桐乡县志》载有桥名,现存石桥为清嘉庆初重建。桥长24米,宽2.5米,净跨6米,拱矢3.8米,拱圈石以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桥栏已毁,桥面两侧为长条石,中间夹带台阶,南北各18级。两侧有联:东侧“一篙春水涵朝旭;十里秋禾接绣溪”。西侧“柱题白石怀司马;路绕青山驾彩虹”。联中的“绣桥”即绣溪桥,在运河与金牛塘交汇处,“青山”即甑山。现已列为桐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