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寻觅康泾塘

2016年09月12日 08:4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阮如贤

  夏日的傍晚,和朋友一起行走在复兴北路康泾塘边,真是一种享受。沿着造型别致的花格石栏,穿越绿树成荫的河边小道,人在岸边走,景在身边移,坐椅、凉亭、小桥、假山之类的景物映入眼帘。行走间,时而看到船舶经过,时而感受到河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这微波粼粼、缓缓流动的河水,让人流连忘返。人们在这里安享美好生活,却对这条贯穿桐乡城区南北的康泾塘知之甚少。

  据明代弘治年间《嘉兴府志》记载:“康泾,自县治北门至皂林,远九里。”这里的康泾即今天的康泾塘,虽无确切开挖年份,但自有史料记载算起,至今亦有500余年的历史。只不过当时的康泾塘仅指运河皂林双桥口至桐乡北门马铁砖机厂一段;而1969年截弯取直疏拓后,将城区实地开挖市河、南门外新开河(西门护城河)、北晖桥港及百桃起龙桥河道并在一起,统称“康泾塘”。

  时光倒流回1969年前,北端的康泾塘虽与最南端的百桃起龙桥河道相通,但县城市河段河道迂回、曲折环流。旧时,县城河道的流向为:康泾塘北自运河双桥进入,流经县城北门,在马铁砖机厂处折东绕了个S型大弯,经北门轮船码头,穿医院旁石平桥,在梧桐运输社保养场处,河道分两路:一路为环西门护城河通新板桥港;一路过北门吊桥(时改砖砌桥)。过北门吊桥后,河道再次分两路:一路是经东而南的护城河,绕桐乡一中、西帮岸、宝塔下,通南门外新开河,在西帮岸、育婴堂桥处又有分支与北港河相连;另一路往南,沿北门直街市河,经栏杆桥、来凤桥至南门外新开河,与北日晖桥港汇合,最终与百桃起龙桥河道贯通。

  由于河道狭小淤浅,交通阻滞,民国时期曾分别对县城南门外新开河2.6公里、油车坊至道元头段进行过开挖和疏拓,成为通往邻县的水运要道,但也只能通航20~30吨级船舶。那时,县城尚有北门、南门两个简易轮船码头,且两个码头间的客轮不能通过市河直接穿越。

  1967年夏秋大旱,桐乡18万亩农田受灾,河港干涸,引起了各级领导关注。1969年冬,县政府组织29个公社民工疏拓康泾塘,全长13.3公里。县城南门段(取原西门护城河)至百桃起龙桥段,及北门马铁砖机厂至运河双桥段均属拓宽断面,而中间最重要的一段是北门马铁砖机厂泥坯车间(现中山西桥北百米)处至城隍庙(原粮食加工厂,现凤鸣桥西堍)后,陆地开挖800米,与南北二头截直贯通,才奇迹般地变为今天的模样。自此,康泾塘河面宽达30~35米,能通航60~100吨级船舶,成为北接古运河,南通海宁、海盐的重要航道,彻底改变了梧桐镇水运交通的长期闭塞状态。

  同时,南门商业桥西堍新建轮船码头,工厂、企业也纷纷临河兴建货运码头。位于康泾塘中段全长1.41公里的梧桐港迅速形成,北自马铁砖机厂南至县燃料公司煤库。船舶进出港频繁,装卸机械声不绝于耳,城乡物资交流加快,货运量直线上升。上世纪70至90年代初的二十余年间,是康泾塘为桐乡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鼎盛期。

  星移斗转,社会飞速发展,康泾塘也随着时代的节奏在不断变革。

  1990年代初始,为适应大吨位泊位的需要,原有的码头陆续向运河口、东宗线、长山河旁迁移,不少企业易地重建后转为陆上运输。

  2000年,在复兴路改造过程中,南门的轮船码头拆除,康泾塘边安排了大量河滨游憩绿化带。据市港航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康泾塘南端仍有巨石、热电厂、桐昆、盐业公司等的码头,尚有原材料补给的船舶进出。为防船舶损坏桥梁、堤岸,航管部门在康泾塘边设有“南门桥以北、中山桥以南,严禁停靠”的标牌。

  西侧与康泾塘相平行的东宗线(原新板桥港)即将建成,这是一条可通行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船舶将改从东宗线进入,再经长山河或灵安港转入康泾塘南端。届时,城区的康泾塘将与北港河相媲美,林路相伴,水绿交融,真正成为城区的景观河,成为桐乡市民的休闲胜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