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盈米科技:在虚拟现实领域追逐梦想

2016年08月26日 08:4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潘晓琴 实习生 吕兆元 /文 吕兆元/图

  企业名片

  浙江盈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盈米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22日并于同年3月18日入驻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是一家由80、90后青年组成的互联网科技研发公司,目前公司拥有研发团队28人。

  盈米科技专注于自主研发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简称VR)和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简称AR)产品。公司团队的核心人员均来自国内技术先进的各大公司,吸收了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经验,致力于“智能”高端制造,感知“立体”世界。

  2016年8月15日,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的会议厅外,一台台VR体验设备前,体验者络绎不绝,过山车、海盗船、密室逃脱等虚拟游戏场景等,通过VR体验设备加一副VR虚拟现实眼镜就可实现。在会议厅内,100多名嘉宾齐聚这里,共同参加浙江盈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产品发布会暨签约仪式。

  自今年3月入驻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以来,短短5个月时间,盈米科技不仅陆续推出了自己公司的一代、二代VR大型体验设备,而且推出了盈米AR早教产品,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盈米科技还与台湾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在台湾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同时聘任台湾与大陆多所高校在“虚拟现实”领域的专业人员担任公司技术研发人员与技术顾问等。

  一家成长于桐乡的初创型企业,是如何在如今炙手可热的虚拟现实领域抢占市场的?又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研发重大突破的?这样一场火热的新品发布会暨签约仪式背后,承载着盈米科技怎样的战略梦想?日前,记者走进浙江盈米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司80后CEO陈聪对话,探寻盈米科技的虚拟现实战略。

  虚拟现实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研发能力的竞争

  从内容出发做大做强VR、AR产品

  记者:虚拟现实现在非常热,请问你当初怎么会想到在这一领域创业?

  陈聪:我曾经是一名阿里人(阿里巴巴员工),在阿里做的是产品运营。有一次,在机缘巧合下我接触到了VR技术,当时我就被这项技术深深吸引了。我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就你了。

  记者:当时被VR技术所吸引后,你对做该项技术有着怎样的理解?

  陈聪:大家都在说2016年是VR之年,我自己对此也表示很大的赞同。今年4月,阿里巴巴推出了全新的购买方式Buy+(使用VR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又在7月份,由任天堂、Pokémon公司和谷歌Niantic Labs公司联合制作开发的现实增强(AR)宠物养成对战类RPG手游《Pokemon Go》掀起了全球抓宠物的热潮,种种迹象都表明属于AR、VR的时代到了。

  因为我是一名阿里人,阿里人的基因与血液里就充斥着做平台的概念,当初准备做VR的时候也想着要打造一个属于VR的平台。但是后来发现打造VR平台的愿望太大,太宏观,因为要硬件的配合和开发者的服务才能打造出VR平台。所以,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降低前期目标,从做产品出发。谈到产品,我们坚持,设备再多,再五花八门,最关键的还是最终我们决定通过研发和突破在VR的内容上做文章。因为通过我自己的体验其他的VR设备,我发现了一个通病——VR普遍缺少内容。如果VR缺乏内容,那么消费者玩腻后就会把它扔在一旁,如果VR的内容够丰富,那它的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可玩性)可就大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才会决定在VR的内容上去做突破与创新。

  记者:虽然现在VR、AR技术大热,竞争也非常激烈,你认为盈米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陈聪:这个问题说到点子上了,我们在刚刚结束的新品发布会上聘任台湾科技大学姚智原教授、邓惟中教授和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朱宏国教授为技术研发人员以及聘请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名誉主席、杭州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潘志庚教授为技术顾问,聘请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明敏教授为技术总监。归根结底,这一领域的竞争,是研发能力的竞争,技术最重要。我个人认为台湾的软件技术目前略领先于大陆,无论从技术内容还是企业执行力来看,都比我们略胜一筹,虽然我们之前有自己专业的研发与设计团队,但如果没有更权威与专业的人员来对我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与改良,那我们的水品也就仅限于此。所以,这次选择与他们合作,就是要提升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肩国内最优秀的技术力量。

  另外,我们正致力于在VR、AR的内容上做创新与扩充,让我们的产品在VR、AR领域做到独一无二。

  记者: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打算怎样开拓VR、AR的市场?

  陈聪:今年五月份推出的第一代产品已经一售而空了。第二代产品刚刚推出。在开拓市场方面,我们目前一方面通过一些经销商渠道,将公司的产品推广出去。另外,我们还与嘉博影城、新美影城等各大影院进行合作,通过利益共享,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推广产品。

  创业不一定在“北上广”来桐乡一样有很多机会

  从自己回家乡创业到带一群桐乡人回乡创业

  记者:我知道你是桐乡人,但是大多像你这样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都会选择杭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什么促使你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陈聪:确实,以前大部分像我这样的人都会选择在杭州、上海这样的城市发展。这次促使我最终回到家乡创业的第一个原因是自己是一名桐乡人,对家乡有一种热爱和留恋,希望可以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哪怕非常绵薄。其次,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办下来,提升了桐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对桐乡引进互联网人才与项目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决定回乡创业的另一大原因。我始终坚信,创业不一定在“北上广”,来桐乡也有很多机会,尤其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创业企业而言。

  记者:我们都知道,桐乡有许多的创业平台,为什么选择落户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

  陈聪:最终选择落户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我非常认可浙大网新对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的运作能力和理念;其次,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在未来将会升级成为国家级的产业园;最后,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冠名了“乌镇”,因为现在乌镇可以说是互联网产业的一个风口,站在风口,对企业的发展我认为也非常有利。

  记者:据我所知,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想来桐乡发展,但他们最担心的是人才问题,作为一家在桐乡创业的互联网企业,你是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陈聪: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个落户桐乡的互联网企业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人脉圈,比如同学朋友等,找到合适的人之后,想办法去把他吸引过来。同时,考虑到有一些人非常热爱做VR、AR这类产品,但他们可能考虑到家庭等情况,更愿意待在杭州、上海这些城市,所以现在我们在杭州也成立了盈米科技分公司,把一部分研发团队放在那里。

  让我自己颇为自豪的是,通过我自己回家乡创业,我带动了一批在外工作的桐乡人回家乡,目前我们研发团队的14个人中,有10位是桐乡人,其他员工也基本是桐乡人。

  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我坚持认为要让员工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公司不是老板一个人的,是大家的,我们目前在公司中采取的是股权激烈机制,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虚拟现实技术将改变现实

  永葆探索与创新精神不断研发推出新产品

  记者: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你有怎样的打算与构想?

  陈聪:我们一定会坚持不断地创新与研发,我坚信一句名言“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才能生存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未来,盈米科技将在VR、AR等技术开发的基础上,投入MR应用开发(Mixed Reality,简称MR)。所谓MR,简单来说,它的视角比AR更大,与VR、AR同属于增强现实技术。MR是站在VR、AR两者肩膀上发展出来的混合技术形式,是一种既继承了两者的优点,同时也摒除了两者大部分缺点的新兴技术。

  除了MR技术,我们还将准备在已有的体感设备基础上,将手势识别技术进一步融入新开发的设备当中。顾名思义,手势识别就是通过数学算法来识别人类手势。

  手势识别可以来自人身体的各部位的运动,通过摄像头读取动作,如Microsoft HoloLens采用的手势识别技术就是简单点击、放大、缩小、拖动。盈米科技希望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有突破性开发。

  在近期的技术研发项目中,我们还将研究利用手势识别进行手语翻译的技术,有朝一日,希望能够帮助聋哑人实现与外界的沟通。在国内外这一技术的研发已经引起关注,微软研究院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手势识别手语翻译技术,能够把聋哑人的手语翻译成中英文。我们希望能自主研发中文版的手语翻译设备,不仅能实现单向翻译更能够做到双向沟通。在其中加入合成声扬声器,这样不但能够让普通人看到文字翻译,更能直接“听”懂对方的手势表达的意思,而聋哑人用户也能直接通过编辑文字来进行表达。

  记者: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你在今年有什么样的计划?

  陈聪:我希望能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将我们公司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展示。此外,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企业的第二轮融资。届时,希望能通过资本的注入,进一步扩充企业实力,把更多在外的桐乡人才吸引回桐。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