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漫谈刘海粟先生《墨荷立轴图》

2016年08月22日 09:23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近代刘海粟墨荷图轴

  立轴水墨纸本130×61.5厘米 君艺编号187

  款识:圆荷清晓露淋漓君匋贤兄笑笑,刘海粟丙辰夏,年方八十一。

  钤印:“刘海粟”白文方印。“十里荷花”朱文方印。“心迹双清”白文长方印。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粟,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早年于常州绳正书院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刘海粟与乌始光、张幸光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1915年在上海美专首次实行人体模特儿写生,引起轰动;1918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美术专业性杂志《美术》,在北京大学讲授《艺术思潮》,创立“天马会”,倡导美术改革;1919年,刘海粟率先在美专实行旅行写生和男女生同校学习制度。刘海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为我国近代美术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海粟勤于创作,艺术修养全面。擅长中国画、油画和书法,在诗词方面亦有一定的研究。他的油画取法于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后期印象派艺术对其影响至深;国画创作方面曾得吴昌硕真传,而书法则师康有为。纵观其跌宕起伏,雄壮豪迈的艺术人生,从其早期的油画,中期的中国画,到晚年的大泼彩,我们不难发现在其不断变化的鲜明艺术面貌之下有着明显的艺术思想变迁,即使是在单独一个画种——油画中的探索,也有着清晰的思路和变化。

  清末文人画因临摹仿古而生气全无,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都主张以写实主义来挽救中国美术。刘海粟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受到康有为写实思想影响,其反对“摹古”,提倡写生,认为“中国画亦必以摹写真相”,认为“昔之名家,均能写实自立,即如清代王石谷之山水,浑寿平之花卉,均得真理,有气韵,即近时之任伯年亦以写生为本,故得自立也”。

  到了20年代之后,刘海粟对中国画写实有了新的理解,认为“中国画不是自然主义地去处理画面的”,“中国画最反对的是描头画角,平均对待每一个细节,而不从大处着眼,最反对的是照相似的摄取,而不予以适当的夸张和剪裁”。即使在油画方面,刘海粟从后期印象派的研究中理解到绘画应以“表现”胜过“再现”,这也是刘先生不同于徐先生之处。再到晚年的大泼彩,刘海粟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探索,实践着:“画之真义在表现人格与生命,非徒囿于视觉外鹜于色彩、形象者”。

  藏于君匋艺术院的这件《墨荷图轴》,是刘海粟1976年所作,时已八十一岁高龄。在这件先生晚年画作中,我们很难发现西方油画的用笔和审美,这是其对中国画探索的一个很好例证。整张画面墨气氤氲,大气磅礴。作品取纵势,以上下天地留白为主,左侧长跋下方有一小处留白使整张浓重画面灵动透气。两潇洒恣意墨块以大笔侧锋快速写出,再用浓墨趁墨色未干之时勾勒经脉,用线迅疾果断,笔笔中锋。顿时两片墨叶跃然纸上,一大一小,一正一侧,墨色浓淡分明。荷叶之上,三朵莲花聚散掩映,摇曳生姿,在幽暗氤氲的墨色背景下,荷花的白色幽幽冷冷,蒙上优雅神秘的面纱。

  笔者最喜此画中荷花的用线:一如既往地中锋用笔,饱满而有力。加上花瓣用线的起承转合,形成了活泼泼的韵律美,稚拙中有灵巧,生动且可爱。穿梭于荷叶间长长短短的墨线,用笔成熟老练,松动自如,墨色厚重,跃然于观者眼前,淡墨者远远隐于荷塘。细看荷杆的用线,作者甚是用心,左侧花苞和嫩叶杆子墨色愈清愈饱满,鲜嫩欲滴,与右侧的杆子形成一老一少的微妙视觉体验。而衬在荷杆后面的苇叶更是粗头乱服,中侧锋渴笔形成飞白的线条。观者视线沿着苇叶线条向左,水分饱满,胖墩墩的小荷包刚刚冒出水面,好惹人喜欢。

  在这张立轴上,作者运用多种笔法,在墨法上使用宿墨,多形成屋漏痕的效果。除此,值得关注的是:最后一层荷叶画法有泼墨的痕迹,有明显的水渍。

  纵观整张画,无论构图,用笔,用墨都十分“吴昌硕”。刘海粟对中国画的学习离不开吴昌硕先生的帮助,他常常到吴先生家里讨教,先生亦十分喜爱,将自己的得意之作示其观摩。刘海粟自己也曾说过:“若非吴老引导,我也许仅仅只是拿油画笔的洋画家。”画作是刘海粟相赠与钱君匋先生的,君匋先生于1924年经老师吕风子推荐,亦受过吴昌硕的点拨,可想其中的渊源。这样一张“吴昌硕”味道十足的墨荷,刘海粟请“君匋贤兄笑笑”,看似云淡风轻,实则饱含深情。

  近日上海出版社积多年之力推出《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艺术即历史”,笔者赞同。艺术且是一段有血有肉活泼泼的历史,一张画讲一段故事。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