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桐乡一镇一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6年07月28日 08:0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保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记忆,便是记得住的乡愁,看得见的发展。日前,浙江省政府批准21个镇、76个村、35个街区列为第五批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其中,我市的石门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乌镇的民合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目前为止嘉兴地区唯一一个省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桐乡已有多个镇入选省级乃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乌镇入选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去年崇福镇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组织申报活着的“桐乡记忆”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着的“浙江记忆”,集中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在自然毁损、盲目拆旧建新、过度商业开发、保护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古村落已受到破坏,当地的特色文化、民俗、传统技艺等,也随着古村落的消失而濒临失传。

  自1991年以来,省政府先后批准公布了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通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公布和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对弘扬我省传统民族文化,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桐乡保留着不少人文底蕴深厚、布局完整、文物资源丰富的古镇,如崇福镇、石门镇等,这些镇区内的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相辅相依,水乡古镇特色鲜明,富有地域和历史风貌,是为数不多的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枢纽城镇,也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文化古镇。而乌镇镇民合村、石门镇桂花村、大麻镇海华村、崇福镇上市村等4个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较完整地保存了江南水乡传统古村落格局。2014年我市正式启动崇福、石门等6镇村的第五批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过多次考察审核,两镇一村先后顺利入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

  石门作为浙北古镇,春秋时吴越相争,越王就在此垒石为门,历来名人辈出。古镇格局基本完整,江南水乡古城的历史风貌保存良好,镇域扼大运河杭申甲线中段,历代为浙北要冲之地。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如大运河、马家浜文化罗家角遗址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见证了石门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历史也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独有的蚕桑习俗被列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申报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蓝印花布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得到了很好保护和传承。

  “我们很早注意到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实现了发展和保护的双重目标。”石门镇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的发展证明,历史文化城镇可以做到城镇发展的协调相处,能够让住在这里的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是人间仙境。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中,桃花源般的美景在我市逐年呈现:素朴的民居、精雕的门窗、玲珑的路亭……散落于乡土的古村落,在历史的交汇点上熠熠生辉。

  乌镇民合村应该是最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历史文化古村落。民合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许多历史名人在此驻足、雅集,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保留着良好的历史风貌,以船丰浜、船丰楼为核心区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有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宅10多处,展现着农业占主导地位的乡村地位、村落兴盛与社会制度。这里古迹、人文资源丰富。像赵家园、章惇台、无逸楼、前朱庙、吴氏老宅等宅第名府为何集聚此,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流传至今的民合船拳,更赋予了古村落文化的内涵,具有保护、利用、开发价值。

  近年来,我市积极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及时编制相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依法报批。在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管理方面,各地特别注重文化挖掘、民生改善、特色风貌塑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特色肌理和空间尺度,不断继承和弘扬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名单只是一个开始,重点是要在接下来的保护工作中,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协调发展,让这份“桐乡记忆”根植得更深。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历史文化 化名 古村落 传统 古镇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