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桐乡80后打造“荷花”博览园

2016年07月22日 08:43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钟淑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写出了对荷塘美景的流连忘返。现在,来到龙翔街道正福村,也能体验一把“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近300个品种、170多亩面积、颜色五彩、姿态各异……在这个夏天,位于正福村狮子浜的荷博园内,高低错落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随风摇曳,搭配新长出的荷叶,宛若一位位碧玉仙子,掩映在一片碧波当中,绘成了一幅碧绿的田园风光。荷花池旁的木制栈道和休闲长廊与这一片风光交相辉映,令人心生向往。

  而荷花池一旁的观景棚,一位满头大汗的年轻姑娘正忙着查看盆景的摆放情况,为即将到来的“荷花节”做准备。她就是这个荷博园的主人,80后姑娘罗晓芳。“如今,休闲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为大家所推崇,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新的需求。”罗晓芳坦言,自己试图通过努力,将荷博园打造成休闲旅游的典范,让更多人享受重返自然的乐趣。

  追寻乡村“慢”生活

  记者:你自己所学专业与花卉种植有关吗?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建立荷博园的设想呢?

  罗晓芳:其实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工商管理,后来又去澳洲念了研究生,并且取得了市场营销的硕士学位。在澳洲期间,我也开始试着经营一家咖啡店,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营销经验。

  至于回国建立这个荷博园,主要还是跟自己的感受有很大关系吧。其实我小时候也算是半个农民,从小就是在田间的蛙叫声中长大的,城市生活总是置身于车水马龙之中,反而让我更加怀念农村田间的生活。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我也希望可以让我的孩子和我小时候一样,亲近大自然,体验那种脚踩泥地的亲切感,但是桐乡周边这样的地方真的不多。

  同时,国外的生活也给了我灵感。在澳洲,许多家庭每到周末就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周边的休闲农庄参加各类体验活动,这样的生态平衡、绿色健康的澳大利亚农庄,让我想到了是不是在国内也可以创办一个同样理念的农旅融合庄园。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找地,搜寻每一处我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地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终于找到了龙翔这块土地,并且非常坚定地选择了这里。

  能够让我下定决心拿下这块地,除了龙翔是我的外婆家,我对这里有很深厚的感情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靠近乌镇,旅游的辐射效应会比较大。我们都知道,要想把一个休闲农庄做好,就必须要吸引游客过来。而龙翔靠近乌镇,很多来乌镇的游客逛了乌镇之后,肯定也会在周边走一走,这样荷博园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气。如果说乌镇承载了我们每个人历经风尘从未遮断的乡思,那么我希望荷博园可以成为这份思念旁,一片童年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记者:荷博园,一个简单的名字其实就已经赋予了人们无限诗意的想象。当初选择以荷花作为主题,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罗晓芳:我一直都坚持一点,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一旦做了,就要做得最好,做到与众不同。关于为什么选择荷花作为整个庄园的主题,原因有很多。一个是因为我本身比较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国人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这也让我对荷花一直有所偏爱。

  加上现在很多人都将“荷”与禅文化相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个寓意也特别好。现在整个社会节奏比较快,很多时候,人们都需要找一个地方静一静,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这个时候,我希望大家会想到我们荷博园,来这里体验一番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传达温暖洗练,清净自在的生活态度。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澳洲度假时,一次偶然发现了一个荷花观赏园,荷花园内游客很多,还有很多人专门买了荷花带回家去自己栽培。说实话,那一次对我的触动其实还蛮大的。既然他们可以把荷花产业做的这么好,我想在我们这个江南水乡,以荷花为主题的博览园肯定会更加受欢迎。最关键的是,后来我经过考察发现,桐乡还没有人做过大面积的荷花种植,所以这其实也是一个大的商机,必须得抓牢。

  注重技术发力和产业链延伸

  记者:作为一个荷花种植的门外汉,在荷花培育的过程中,你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后来又是怎么去克服的呢?

  罗晓芳:那是肯定的。虽然我一直喜欢研究花卉,但是对于这样大面积的种植,确实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所以开始有了建荷博园这样一个决定之后,我自己也上网查了很多关于荷花种植的材料,从荷花的生长习性是怎样的,再到如何管理、经营,施肥等各个方面进行学习。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层面上,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绝对超出我的想象。

  因为我们荷博园内的荷花品种有近300种,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种植技术上难度就更大了。荷花品种不同,施肥的力度肯定不一样,一旦拿捏不好,施肥过度,就很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荷叶枯黄。坦白来说,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情况碰到过好几次,当时的确是把我给急坏了。

  吃了技术上的亏以后,就更加坚定了我寻求专业技术指导的决心。我找了国内荷花育种、科研最权威的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研究中心合作,让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现在,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经常到我们荷博园进行现场指导,所以大面积荷花枯萎的情况基本没有再遇到过。很多学问,你只在家里看电视、看书是学不到的,必须有人亲自指导、自己亲自去体验。

  记者:你们荷博园的荷花品种很多,观赏价值很高,除了这点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优势呢?

  罗晓芳:是的,现在荷博园内大概有300个品种的荷花,观赏价值很高。

  不过,如果大家觉得我们荷博园的定位仅仅是一个供游客观赏的荷花园,那就错了。因为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集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庄园,并且深挖其衍生的经济效益。

  你看,中间这大大小小100多个池塘,里面种植的都是非常珍贵的荷花品种,北部种的是珍贵睡莲品种,观赏价值比较高。再看南片池塘里,前期与观赏荷花、睡莲一同种下的,还有菜藕、籽莲等品种,这些主要是用于莲产品加工和销售的。而在荷博园的东侧,一个个花盆整齐排放,里面的荷花刚刚长出小嫩叶,这也是荷博园做深荷花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通过网络销售盆栽荷花、碗莲,预计每年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上千万元。

  荷花盛开时可供游客观赏,花期过后结出的莲蓬、莲藕又有很多用途,所以可别小看这一朵荷花,能延伸出十多条产业链呢。

  庄园与文化“联姻”

  记者:听说接下来荷博园很多活动都会和文化结合起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罗晓芳:是的,我所期望中的荷博园要与文化“联姻”,深挖莲文化与廉文化、传统文化的联结,谋求产业升级。

  即将开幕的“荷花节”其实就是荷博园兼具观赏性、休闲性、教育性并传播“荷文化”的最佳载体,今后计划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围绕着“荷文化”,我们还计划在“荷花节”期间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亲子种荷、荷花摄影比赛、插花活动、荷美食制作等,将“荷文化”以美丽、舒适、休闲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荷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其实,荷花产业与文化、旅游完美结合,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当初规划、投资荷博园时,荷博园定下的发展路径,如今,我们也正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一点点探索、实践。

  记者:荷博园一共有三期,接下来两期定位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罗晓芳:总体的定位还是不会变,就是农旅结合的休闲农庄,最重要就是有乡土特色,能让人忆起乡愁。如果要说不同的话,就是二三期主要可能会注重在餐饮、住宿游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以便游客来了后能够停留更久。

  这样的配套设施现在一期也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比如我们设在运河边的野炊区,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吸引了很多人过来。在野炊区,我们搭了很多土灶,家长可以手把手教小朋友怎么生火做饭,自己做的饭,吃起来岂不是更加开心?当然,为了让孩子们有地方可去,在野炊区旁边,我们还专门设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沙坑,供他们玩耍。

  其实我所盼望的很简单,就是不管什么年龄的人群,在我们的庄园内都能尽情享受农村生活的质朴,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桐乡 博览园 休闲 品种 种植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