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十年磨一剑 桐乡走出特色法治建设之路

2016年07月18日 08:21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张卓君 周玥 孙怡

  在7月15日召开的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桐乡被评为2015年度省“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乌镇镇被授予2015年度省“法治镇(街道)工作先进单位”。

  省委书记夏宝龙、代省长车俊等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市委副书记、市长盛勇军,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陶咏椿前往领奖。陶咏椿还代表乌镇镇,围绕“坚持‘三治合一’探索法治浙江基层实现新途径”进行了发言。

  双喜临门,为法治桐乡建设十年成就作了最好的注解。

  十年间,桐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年来,桐乡积极探索实践“法治桐乡”建设,创建了许多符合当地实际的创新举措,“法治桐乡”建设内涵不断丰富完善。

  市委书记卢跃东表示:作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发源地,桐乡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继续深化“法治桐乡”各项建设,不断夯实法治基层基础,努力为“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依法行政为行政权力拉好准绳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行政是法治桐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

  在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于去年底出台后,今年上半年,桐乡市委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委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实施办法》,对市委重大事项决策的适用范围、程序、监督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定。

  至此,桐乡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均有机制可依,对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有力保障。

  这些年来,桐乡在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执法等方面拉好法律的准绳,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

  在强化依法行政发面,桐乡在2013年就发布了《依法行政指标体系》,对行政机关从制度决策的建立、执法的规范性、自我监督、纠纷发生时的及时化解、廉洁形象等各个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并以百分制进行量化打分。

  2013年以来,桐乡根据这一个体系,对全市的行政执法部门和镇(街道)进行依法行政的考核评估,倒逼行政执法部门、镇(街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桐乡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治桐乡、法治政府建设为先导,坚持把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法治桐乡建设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桐乡获得了“平安桐乡”十一连冠、省级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等多项荣誉。

  法律顾问为城乡发展当好参谋

  桐乡的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有这么一支队伍无疑是“法治桐乡”乐章里最活跃的音符。

  他们时而出现在市级的重要会议上,时而出现在田间地头的“法庭”里……他们都来自于桐乡市三级法律服务团。

  2014年,桐乡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建立桐乡市三级法律服务团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建立市、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村(社区)(以下简称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团制度。到当年5月底,桐乡已建立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团100个,其中市政府法律服务团1个、专项法律服务团5个、镇级法律服务团14个、村级法律服务团80个,实现城乡全覆盖。

  这支由法学专家、优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公检法司政法干警及相关部门的法制工作人员组成的三级法律服务团,将“遇事问法律”、“有事找顾问”的法治理念推广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让当下的桐乡,时时处处都可看到法律顾问的身影。

  在此基础上,桐乡市还建立健全了重大项目法律顾问跟踪服务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法律支持;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重大信访案件评查、信访案例听证等工作制度,促进信访积案、难案有效化解。

  法律顾问为市民答疑。

  崇福语溪法治公园。

        “三治合一”为社会治理树立标杆

  高桥镇是桐乡“三治合一”最先试点的镇。前不久前,该镇越丰村“百姓议事会”又开会了,内容是高铁、公路旁的破旧农房、杂物如何解决,参会人员是12名普通村民。

  在经过热烈讨论后,“百姓议事会”当场决定,外立面整治由村委会组织施工人员来完成,房前屋后的杂物则由各家各户自行清理。“现在我们村不论大小事,制度说了算。”越丰村党总支书记沈春雷说。

  村民自愿参与、乐意参与本村的大事、小事,这源于桐乡进行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后的改变。

  2013年起,桐乡擎起“法治、德治、自治”三面旗帜,掀起了一场以“三治合一”为手段,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治道变革。3年间,桐乡这片热土上处处留下了“三治”的印记。濮院镇永乐村在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通过“三治“这把金钥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让环境变了样;石门镇有大大小小皮鞋企业、个体作坊600多家,每年一到下半年劳资纠纷就时常发生,自从成立石门鞋业协会并建立调解委员会后,极大多数劳资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在乌镇镇,一支2600多人的“乌镇管家”专管街头“闲事”……

  3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桐乡的“三治”建设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桐乡保驾护航!

  “三治”建设也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并被列入省委平安建设工作任务,眼下已成为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社区)共同遵守的约定。

  普法工作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什么是法律?以往,在很多人眼里,法律是一本本枯燥无味的大部头,是一条条说教式的制度规则……但当我们开始学习、掌握并运用它时,法律就成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衡量标尺,也是必要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

  不久前,因为4个儿子长期对自己缺乏照顾,市民祖某终于拿起了法律武器。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法院判决4个儿子每月均要支付一定费用,用于祖某的日常生活。

  在“六五”普法工作中,桐乡重点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新居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并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普法理念深入人心,桐乡还将普法工作融入到了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中。“崇法尚德诗画水乡,循法善行智慧桐乡”,伴着这一行诗文,点缀在草坪之上的雕塑、小品、浮雕墙亮出了桐乡特色,引导人们开启法治精神与理念的感悟旅程,这是去年落成的市法治文化广场。“德、忠、仁、实、慎、勤……”一排红底金字的法治宣传栏在绿树红花中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位于市区环城东路两侧的莲花法治园。

  像这样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几乎遍布我市各镇(街道)。

  “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茶馆”“板凳法庭”等一系列基层法治阵地在全市各地安家落户,成为一个个法治文化的基层新样板。

  近些年来,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普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的兴起,也让桐乡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