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孔氏家训

2016年07月12日 09:3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乐忆英

  孔姓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后裔来到浙江主要有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东汉末年,孔氏二十二世孙孔潜避乱并仕居浙江会稽(今绍兴);第二个历史时期,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孔氏四十二世孙孔桧避居浙江平阳。第三个历史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南渡,孔氏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与族长孔传等率众族人百余人,尾随高宗来到临安(今杭州)。这是历史上孔氏家族最大的一次迁徙,史称“扈跸南渡”。高宗念衍圣公孔端友家族随驾南渡有功,遂赐家衢州。从此孔端友和孔传便寓居衢州,建立家庙,繁衍生息,发展成望族,是为孔氏南宗。此后,孔氏族人落居浙江各地。

  “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这是孔氏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制定的祖训,要求孔氏子孙在个人修为方面勿嗜利忘义,管理公务时要秉持克己秉公的原则。在家庭生活方面,孔氏家风要求子孙祭祀祖先,不忘祖本,与家人相处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则。

  孔继瑛(继字辈是孔氏六十九世孙),字瑶圃,她父亲孔传志,字景修,痒生,敕赠文林郎,湖北襄阳县知县。孔继瑛知书达理,贤淑良德,嫁给诸生沈廷光后,家里清贫,其时沈廷光在苏州设馆授徒,而孔继瑛在家教育二个儿子,因为没有余钱购置书籍,就嘱长子沈启震借书抄读,有时她也代为抄录,并以纺织所得补贴家用。乾隆三十年(1765),沈启震登中正榜后,官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升刑部云南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后派出为山东运河兵备道护理东河总督,调江南河库道加按察司衔。乾隆五十二年(1787),沈启震捐银两千五百两,在家乡乌镇北栅分水墩创建分水书院,这是乌镇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乾隆、嘉庆时期,青镇孔氏后裔出了一批女诗人,在嘉兴诗坛也享有一定声誉:孔传忠之女孔继孟,著有《桂窗小草》;孔传志之女孔继瑛工书画,善诗,又是戏曲家,著有《南楼吟草》、《鸳鸯佩传奇》等;孔继瑛之妹孔继坤,著有《听竹楼偶吟》。

  孔氏七十四孙孔繁麟,居青镇东栅孔家弄,祖上家境富裕,建有闻名百里的“孔家花园”。孔繁麟一生从商,却心向风雅,对中国旧学问有相当的研究,闲暇之余研习书画,收藏字画古玩。孔繁麟之子孔祥生则不习文墨,不理财务,生有子女七人,前后有四个子女都在幼年夭折,三女儿孔德沚,原名孔世珍,是原文化部长、文学巨匠茅盾的夫人;六子孔另境,原名令俊,字若君,笔名东方曦、隽、君玉等,性格豪爽,早年外出读书,接受新思想,投身革命,参加北伐,后追随鲁迅、茅盾,成为文化人,孔另境较早从事教育和新文化运动,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创作、编著20多部作品;幼子孔令杰,又名彦英,小名阿福,笔名司徒宗,也是作家。

  “耕读传家,薪火永继。”孔氏家训曾是中国乡村人们最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乌镇孔氏子孙一直传承着学诗学礼的祖训,坚守重视教育的传统,礼门义路的家风,并且得以代代延续发展。

  孔另境之女孔海珠、孔明珠都是作家,现居上海。其余乌镇孔氏后裔散居各地。

  (本文有删节)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