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高贵单纯 气韵生动

——关良戏剧人物画赏析

2016年07月04日 08:3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关良(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五年后毕业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1923年归国,先后在上海私立神州女校、上海美专、广州美术学校等多校任教素描和油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国立艺专返回杭州,任杭州国立艺专西画教授。

  从这份简历中,可以知道关良的主业是西画,水墨戏曲人物似乎只是友情客串而已,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这水墨戏曲人物确立了关良在中国画坛的学术地位。

  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写意文化的产物,舞台布景简单至几近空白,道具寥寥,所有故事全凭演员唱打做念,因此别具一种简练传神。

  关良的画紧紧抓住了“简”与“神”这两点来演绎戏剧人物。也正是关良的“简”与不求形似,使得他的画初看像儿童画,没有透视,比例不准,给普通观众带来的障碍和疑惑就是“小孩子也可能画出这样的画”。

  关良从1927年开始创作戏剧人物画,直至1986年过世,除了“文革”有段时间间断外,关良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戏剧人物的创作,从早年的铅笔速写、后来的毛笔勾稿,到最后定稿成图,求索时间漫长,他不断出入京剧戏院观戏,并对戏剧人物进行速写,甚至亲自拜师学习京剧的手势、身段与台步,还登台演出……戏中人物的一招一式,关良烂熟于心,但他没有单纯模仿,去追求戏剧人物的扮相、动作等外在的美,而是着力于表现对戏剧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致力于刻画戏剧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的精神状态。作品虽变形夸张了,简单概括了,但是夸张变形有法度,思想内容有深度。

  他自己曾说:“造型要简练,要明确,用十笔画的,改为用五笔来画,就逐步的简练了……”;“单纯化是我所追求的一个方面,表现对象时注重含蓄,这也是我们民族的性格,比较内在……”(选自关良《艺事十谈》)从中可知,有着良好的写实基础的关良,对其笔下形象的简化、夸张是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以求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为画面人物传神写照,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传统中,对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有很多著名的论断,比如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的“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等,都道出了中国画写意性的本质。而传神正是中国画写意性的最终高度,更是中国人物画的灵魂。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为中国画鉴赏提供了最早的理论依据,并一直影响至今:“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关良的戏剧人物画气韵生动,构图讲究,赋色多彩淡雅,用墨用色笔笔到位,对照六法,条条到位。

  君匋艺术院藏关良作品共七件(套),题材各异,笔墨老到,件件精彩,在此挑选两件同为《西游记》题材作品,以飨同好。

  两件作品分别创作于1973年、1976年。从“文革”中后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是关良戏剧人物画创作的最高峰期。这期间,关良画了很多以孙悟空为题材的作品。据记载,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关良重获自由。尽管久不作画,眼花手抖,当天晚上,他犹如雄狮下山一挥而就,画了一幅《三打白骨精》,高兴之至,热泪盈眶。

  叶圣陶在这幅画上题诗一首:“不辞反覆绘三打,想见兴怀玉宇清。石窟飞天堪比美,如斯艺事倍精英。”很明显,在这里,《三打白骨精》已不只是一出戏,他是反封建、反权威的一种象征,《大闹天宫》也已经成了摧毁旧势力的某种力量。

  中国戏剧一直担负着惩恶扬善,宣扬正义的功能,面对某种恶势力,有什么比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棍子打下去更有力量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关良借用戏剧和绘画来抒情达意,值得玩味。两件作品中白骨精被打掉武器,惊慌失措的神情,和众天神小将人仰马翻的囧态,实在令人捧腹。

  观《大闹天宫》作品,可见作者对画面构思的别具匠心,在以一对四的这场打斗中,作者用服饰色调、动作架势、以及眼神的威慑力,把孙悟空绝对主角的形象,刻画得传神而深刻。

  当时,由于孙悟空头戴紧箍咒的这一细节,让人一时无法定名。谁都知道,紧箍咒是唐僧收其为徒后,给悟空戴上的,应该在《大闹天宫》这出戏之后。后来找到构图、人物造型基本一致的关良另一件作品,上面有作者直接题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字样,后又在画册中见另一幅同样题有“孙悟空大闹天宫”字样的作品,悟空同样头戴紧箍咒,画面还有托塔李天王,巨灵神、哪吒等人物,遂确定此作为《大闹天宫》无误。至于为何画面中悟空行头与戏不符,根据关良对戏的了解,不应该是失误,而是有意为之,至于用意何在,只好存疑待考,另作表述了。

  三打白骨精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气韵 生动 戏剧 大闹天宫 孙悟空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