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孙子孙女记忆中与爷爷茅盾的点滴往事

2016年07月04日 08:1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在子女后代眼里,茅盾始终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的忧患和快乐,多半与国家命运和前途相关联。但在文革中,当他以沉默为武器来迎接狂飙时,我们看到他的忧患和欢乐更多转移到了孙儿孙女们的身上。

  1976年7月4日茅盾80寿辰,全家合影

  1949年初,茅盾(左)与儿子韦韬在沈阳合影。

  韦韬曾写道:“小时候,爸爸写作时,自己和姐姐都不敢吵闹,一听见鸡毛掸敲桌子的声音,就乖乖闭上了嘴,其实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们,敲鸡毛掸子只是要他们小声点,不要影响他写作。”

  上世纪30年代,茅盾需要不停写作,没有时间和儿女游戏、关注他们的学习,倒是茅盾的母亲成为孙子孙女的启蒙老师。

  女儿沈霞的过早离世,让茅盾万分悲痛和内疚。文革开始后,一切工作停止了,茅盾闲赋在家,除了写写证明材料,无事可做,孩子也在家无学可上,让他有了更多机会将遗憾弥补在孙辈身上。

  孙女沈迈衡4岁的时候,就经常被爷爷奶奶接去同住,直到10岁后才回到父母身边,对爷爷茅盾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早起为我热牛奶、打扫卫生,晚上封好蜂窝煤炉,这样的日常琐碎让爷爷乐在其中。”

  沈迈衡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所在的学校试点教古文。她回家做作业时,茅盾发现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幼童学习,就另外选了一些教她。而当时社会上掀起批判夏衍、邵荃麟之风,沈迈衡并不知情,就缠着爷爷给她讲古诗文。茅盾答应了,还认真选材、备课。他把“课本”用毛笔认真誊了下来,装订成册,还在古诗文后面标上详细注释。

  孙子沈韦宁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间没有姐姐长,不过小时候过周末就会去爷爷那小住。

  在文革刚开始时,沈韦宁正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纪。无学可上,每天在院子里疯玩,就差上瓦揭盖了。一次,家人将沈韦宁锁在屋里不让他乱跑,到了傍晚才发现他已经从气窗跑掉了,墙上写着“造反有理”。一家人到处找,最后在一块草垫上发现他蜷缩着睡着了。茅盾知道这事后,狠狠批评了韦韬夫妻:“孩子爱玩是天性,把他禁锢起来就是扼杀他的童心,会影响他的个性发展,对孩子不能溺爱也不能粗暴。”这是茅盾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干涉子女教育,对韦韬触动很大。

  沈韦宁喜欢画画,一次抱回一只小花猫,借着理由和爷爷说:“爷爷,别人说要对着实物写生,才能有长进。”茅盾看到孙子猫画得不错,就说:“那就把猫留下吧。”从此,祖孙两人就共同饲养起小花猫,给猫找窝、训练猫在簸箕里排便。

  正是在这样一种开明自由的家庭环境下,茅盾的3个孙子孙女健康成长,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发展学习、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今,沈迈衡和弟弟沈韦宁都定居在美国,一个在大学教书,一个从事贸易工作,三妹沈丹燕则生活在北京,一家人依着自己的轨迹低调生活。在茅盾诞辰120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姐弟三人和其他亲属都回来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