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读《风情鸽子浜》

2016年06月01日 08:43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立

  《风情鸽子浜》是作家徐自谷最新出版的一部乡土文史著作。

  江南一地水系发达,河流四汊,纵横平原。千百年来,既不深也不宽的小河,满足了江南百姓们日常生活、田地灌溉的需要。江南的小河,大多称为“浜”,沿河而居的村庄,以浜为名者甚众,如沙家浜、夏家浜、紫金浜、塔鱼浜,当然还有徐自谷笔下的鸽子浜。

  京杭大运河畔的鸽子浜,在崇福镇东安村,蜿蜒约三里,两岸散居着吕家埭、陈家埭、孙家弄和盛家木桥的两百来户人家。

  颇有意味的是,鸽子浜居然打出了“江南水乡第一浜”的旗号,乍然看去,真不知道这样的底气是来自何处的,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当代的工业化进程正无情地吞噬着一个又一个原生态的江南乡村,而鸽子浜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延续千年的田园风光,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吕兴泉斥资三千多万元,打造了一座风景秀丽的乡村公园——森利园,这国家级AA旅游景区,是鸽子浜村民们的后花园,无需花费奔波,就可以免费置身于家门口的美丽风景中。这才让人恍然大悟,底气正是由此而生。

  当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的自信。吕兴泉这个农民企业家,极具文化情怀,他不仅把森利园做成了旅游景点,而且促成了作家徐自谷撰写这部厚重的《风情鸽子浜》,梳理了鸽子浜的历史文脉,为森利园注入了文化基因。任何一项产业,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永葆基业常青。

  《风情鸽子浜》全书共十章:鸽子浜的传统记忆,采桑摘茧话蚕事,鞋袜相冠话衣着,七梁八柱说造屋,小村人的四时八节,红白喜事说礼教,舌尖上的“时头鲜”,小村人的娱乐,吕兴泉和他的森利园,老底子流传的故事。村民们的吃穿住行,民风民俗,故事传说,皆可从中可窥一斑。

  徐自谷写作的切入点是鸽子浜,而鸽子浜是江南水乡中的一个自然村落。他所写的鸽子浜风土人情,其实是以点及面,江南诸浜,江南诸村,大抵都是这般模样。换句话说,《风情鸽子浜》这样一个读本,是解读江南乡村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个文化密码。

  而这个文化密码中,包含了密集的人文信息,这是来自作者的文化积累与蕴藏,与这个平原乡村的农家宅院、稻田、桑园、河流、沟渠,还有一辈又一辈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那些猪羊鸡鸭、蛙鸣蝉唱、一草一木,都有机地连缀了起来。徐自谷操练文字数十年之久,自然会把中意的文字取舍、推敲出来,做成这部美文。

  既是迷人的古运河水乡风情村,就少不了历史传说。如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鸽子浜一户乡下人家吃到了一碗浇着红辣酱的菠萝烧豆腐,自是胃口大开,龙颜大悦,就问这道菜名是什么?恰巧那农家主人读过书的,为这道菜取了一个名:“红嘴绿鹦哥,白玉玛瑙盖。”既形象贴切,又富有诗意。乾隆皇帝可是有史以来写诗最多的人,听了这样诗情画意的菜名,当然更加心花怒放。这个传说究竟是不是发生在鸽子浜呢?当然是无法考证的,因为类似这样的悠久传说,在江南各个村坊里,都是村民们所津津乐道的,从中折射了村民们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这就用到了作家王士杰序中的一个关键词:乡愁。乡愁是人类特殊而又神圣的情感,当可观可感的具象与温情久远的传说结合起来后,乡愁才有了亲切的寄托,才有了人文的承载。

  因此,从《风情鸽子浜》一书中,我们可以领略江南乡村文化之美。

  (《风情鸽子浜》,徐自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