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觉得累也“值”

2016年05月12日 09:1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胡宇翔/文 实习生 徐家捷/摄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跟其他一些行业节日一样,这一天,护士们是没有放假的。或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收到鲜花和掌声。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一如既往地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无私付出。据市卫计局医政科统计,目前全市有护士总数1664人,其中男护士33人。

  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访了我市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护士,采集来自他们工作一线的病房日记。通过这些病房日记,他们说出了内心的声音:“选择这个职业很值!” 

  我们是一对“稀有品种”——护士夫妻

        讲述人:市中医医院内一病区护士沈梅 

  虽然每天在同一幢楼里上班,但我们夫妻难得时间见上一面。当别的夫妻下班回家吃饭聊天时,我们常常一个在医院,一个在家,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我们就是这样一对“护士夫妻”。

  我叫沈梅,丈夫叫沈天济,都是市中医医院的护士。我现在内一病区上班,作为我们医院唯一的一名男护士,我丈夫在手术室工作。

  跟“医生夫妻”、“医护夫妻”相比,我们这对“护士夫妻”简直就是一“稀有品种”。跟大家一样,我们的生活每天与患者相伴,跟时间赛跑,救死扶伤。这些年来的苦与累、乐与悲,我们会相互分享,共同经历,共同度过。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市中医医院,成为一名护士。起初在外科病房工作,每天都很忙碌,很少有时间谈恋爱。不久,经同事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有点腼腆,话不多,但很细心,也很贴心。

  相比别人,同为护士的他更能理解我们工作的不易和艰辛。我们也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委屈,总会讲给他听。他总是宽慰我,让我很安心。

  自从和他在一起后,我晚上值班的时候就有了一个伴,有什么话就可以跟同在值班的他聊聊。他常常会给我送夜宵,现在我值夜班也还能收到他买的“爱心粥”。

  恋爱时,我每次值前夜班,下班时已是凌晨1点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来接我。如今,我值前夜班不要他来接我了,因为我总担心他晚上不够睡,会影响第二天的手术。

  身为手术室的男护士,粗活、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做。他是巡回护士,主要负责手术台下的用物准备、无菌操作、术中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数据……他平均每天要参与3台手术,忙碌起来要跟5台,从早一直忙到晚。

  最辛苦的属夜里急诊手术,他常常要随叫随到。手术室有规定,晚上头一次“召唤”要在15分钟内赶到,第二、第三次也至少要在半个小时内到医院。不管多晚,他的手机都不会关机,一晚上被叫走几次都有可能。我常常抱怨,晚上一起睡下,第二天醒来却不见他人了。我知道他很辛苦,但他从不向我“吐苦水”。

  如今,我们有了一个两岁半大的宝宝。我们两个工作都很忙,宝宝大多数时间由我婆婆在带。记得在过去几年里,他连续两年轮到大年三十值班,我们全家团聚唯独少了他。那样的日子我和家人很需要他,但就像我们病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我一样,急诊手术患者更需要他。

  因此,我很想对他说:“平时你要注意休息,要学会保重身体。今后,家里的压力你要学会放下,我会尽可能地为你分担。”

 

  丈夫沈天济在调整无影灯。

  妻子沈梅正在为患者进行注射。

  我们乐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

        讲述人:崇福镇上市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士陈双妹

  双胞胎护士(左:妹妹-陈晓妹;右:姐姐-陈双妹)

  自从生下来,我就有一个“影子”。她就是我的双胞胎妹妹。去年夏天,从桐乡市卫校毕业,我成为一名护士,她也在同一天踏上了与我同样的工作岗位。

  我叫陈双妹,是崇福镇上市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社区护士。双胞胎妹妹叫陈晓妹,在崇福镇李家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巧的是她也是一名社区护士。

  我们家住在上市村,她工作的李家浜村离家里有20多分钟的车程。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妹妹自告奋勇地选择了那个比较远的村庄。我知道,她是想把上班近一点的机会留给我。

  从去年夏天起,我们每天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街坊们提供医疗服务。我因在本村当护士,几乎人人都认识我,大家都爱跟我打招呼,也爱在我这里配药、打针、挂盐水……

  可能是性格相近的缘故,我和妹妹都很喜欢这份职业。来社区工作后,我们才明白,“白衣天使”不只是一个词汇,而是一个让人信赖的称呼。刚来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但我们都有一颗愿意奉献的心。

  因工作的内容相似,我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业务。妹妹一开始主要负责药房,我有这方面不懂的东西就向她请教;我则在公共卫生随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方面比较有经验,她就会来问我。今年3月,我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搬家,我找不到其中一些资料了,妹妹主动跟我一起加班,帮我找。

  久而久之,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街坊乡亲们的认可。每次为乡亲们忙碌完,他们都会给我们投来温暖的笑容。同时,他们还会送给我们一句质朴的话语:“小姑娘,挺辛苦的吧?谢谢你了!”每当这时,我们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很有成就感。

  身为一名新晋的医护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被尊重。早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常来服务站里看病的患者时常会给我们带来各色早餐,并叮嘱:“小姑娘,再忙也要记得吃早餐。”

  因为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姐妹俩也常闹笑话。有一次,傍晚下班前,妹妹开车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接我。一名患有高血压的远房亲戚来站里测血压,特意带了几个鸭梨来给我。当时,我正在为别的患者挂点滴。妹妹见状就给这个亲戚量了血压,亲戚误以为是我,就把鸭梨给了她。

  从小闻惯消毒水味儿的我继承母业成了“白衣天使”

       讲述人:市一院骨一病区护士蒋慧赟

  2007年我来到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我很开心,从小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其实,我对医院并不陌生,因为我妈妈就是一名“白衣天使”。

  妈妈一直在市一院供应室上班,过去负责医疗器械消毒等工作。自小,妈妈工作很忙,我放学后就常常待在医院里等她下班。对医院里的那股消毒水味儿,我不仅不反感,反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阿姨,觉得特别亲切。看着她们救死扶伤,我就在幼小的内心种下了成为“白衣天使”的种子。

  来到医院实习、工作,我就开始了“三班倒”的职业生涯。我这才发现,护士在光鲜美丽的外表下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

  刚开始值夜班时,一名患者家属找到我,想要他的责任医生的电话。根据规定,我们是不能把医生的电话给患者的。我耐心地向对方解释。但这名患者家属完全听不进去,着急起来跟我说了不少重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时慌了手脚。幸好,同在值班的一名男医生为我解了围。

  遇到这样的委屈,我都会向妈妈诉苦。妈妈总会耐心地开导我:“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尊重老师、团结同事……”她还特意提醒我,要耐心跟患者、家属沟通,绝不能主动跟他们发生冲突。自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做好一名护士,不仅要勤练专业技能,还要学会与人沟通。

  2011年,妈妈退休了,但她穿着白大褂的身影一直鼓励着我。如今,我在骨科上班,每天跟骨伤患者打交道,还要学习骨科专业知识,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

  前不久,我感冒了,挂着点滴但仍坚持上班。妈妈曾告诉我,做护士这行尽管辛苦但很有价值。如果你请假了,同事就不得不顶你的班,所以,我能坚持就不请假。  

  母女护士合影(前:妈妈;后:女儿)

  我们用苦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

        讲述人:市中医医院ICU病区护士长沈小平

  对于ICU护士,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我们并不是守在各种冰冷机器、数据前的“机器人”,虽然见惯了生死离别,但我们从不冷漠。我们不顾苦累,全力拯救每一名危重患者。

  我是市中医医院ICU病区护士长沈小平。在医务战线上,我已经工作了16个年头,其中13年是在ICU病房里度过的。初到ICU病房时只有3张病床,如今病区一扩再扩,加上医院搬迁,我们病区已经有10张病床了。虽然病床增加了,但这里依然每天满员。

  回想刚来ICU病房时,看到这里到处是监护仪器、冰冷的导管,病人也不能由家人陪伴,我感觉很陌生,压力也很大。由于人手紧张,我仅跟着带教老师一个多星期,就开始独自值夜班了。那种巨大的压力,至今我还印象深刻。

  有天晚上,一名危重病人情况很不稳定,我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由于对仪器不熟悉,我整夜都没敢坐下,眼睛紧紧盯着仪器的屏幕,围着他的病床团团转。

  连续几次值夜班,我甚至不敢去办公室喝口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终于适应了ICU病房的工作常态。10多年来,我一直在ICU病房工作,每天上班看一遍所有的病人。普通护士的工作我一样也没落下,她们忙碌的时候我也会帮着做,如今更多的是要兼顾管理工作,除了资料台账,病人的用药、收费情况我每天都会看一遍,以免有错漏。

  ICU护士工作的忙碌、脏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前不久,近60岁的患者陈大叔因车祸重伤,住进了ICU病房,随后接受了肠系膜修补手术。刚刚拔去气管插管的那天晚上,陈大叔因肠道不适,连续拉了10多次,每次都是护士为他处理大便。“就算是自家人这样照顾我,我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不仅跟家属讲这事,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80岁的王大伯是一位离休干部,没有子女。因为身体很不好,他在我们ICU病房已住了两年。他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勤工阿姨每天为他带饭,护士值夜班时会给他带夜宵。他既不能说话,身体也不能动,就把感谢的话写下来。

  想到这些感人的故事,我就觉得这么多年的护士生涯没有白过,那些付出是值得的。

  沈小平在查看重症病人病情。

  我愿做精神疾病患者的“贴心人”

        讲述人:嘉兴市康慈医院二病区护士贝佳妮

  跟别的护理岗位不同,我们护理的病人很特殊——他们身体不舒服了不会说,需要护士观察发现;他们吃药要护士看着,有的病人可能会把药偷偷藏起来;他们洗头、洗澡、剪指甲,统统需要依赖护士来完成;他们心情不好时,我们护士还要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

  我叫贝佳妮,是嘉兴市康慈医院二病区的一名护士。自1996年以来,我从事精神科护理有近20年了。从一名年轻护士,到如今成为病区护士长助理,这么多年我一直力争做精神疾病患者的“贴心人”。

  外界一直对精神疾病患者有误解,对我们精神科护士同样也有不小的误解。有人认为,精神科护士比普通护士要轻松,其实那是他们没有真正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和生活。

  刚到这家医院上班时,我对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不理解,不接受。

  正巧,那时有个亲人因患病来到我们医院住院治疗。亲身经历了对她的治疗后,我对患者和我们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来,妈妈得知我那段时间的心情不太好,多次开导我:“精神科患者很可怜的,发病时非常痛苦,也很渴望被常人理解,需要得到好的护理。”妈妈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渐渐地,我改变了过去的想法,坚持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一线工作,女性重症精神科、男性重症精神科、特需精神科,这些岗位我都干过。多年来,我也受过委屈,甚至被患者攻击过,但我始终能够理解他们。

  有一天,我值前夜班。一名患者有了幻听,突然发作。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力气很大,一拳把病区吸烟室的钢化玻璃大门给打碎了,满手都是血。当时整个病区只有我一个护士。我怕他会继续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的患者,赶紧上前劝阻。我对他说:“我能够理解你,可能是出现了幻听的现象。如果你听到什么或是看到什么,一定要告诉我们医护人员,现在我试着为你进行束缚保护,并且为你的伤口进行清创。”他听从了我的劝诫,主动让我为他带上了束缚带,并进行清创。我常把这个例子讲给年轻的护士听,告诉她们做好精神护理工作必须尊重、理解患者,并为他们着想。

  我丈夫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工作之外,丈夫非常理解我,从没有因为我上夜班而有怨言。过去,我偶尔会把一些负面情绪带回家里,但家人非常包容我。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如今我已经能够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了。 

  贝佳妮正在和精神病患者交流谈心。

  我用爱守望数千个新生命诞生

        讲述人:市一院分娩室助产士全琴

  “准备,用力……”“哇哇哇……”在分娩室工作,这让我跟生命的距离更加近了。看着一个个小生命诞生,我觉得心里满满的成就。我是市一院的一名助产士,也是桐乡第一个母婴专科护士。

  从1998年参加工作起,到现在快满18年了。很多人问过我,这么多年来接生了多少个孩子?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因为实在太多了。这两年,平均每年我要接生200多个新生儿,总共有数千个了吧。

  我们助产士既像医生又像护士,既要有妇产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又要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平安。跟国际标准相比,我们国内助产士数量明显偏少,因此日常工作非常忙碌。责任重、工作强度大,是我们最大的特点。

  相关研究表明,产妇催产素分泌大多在夜里,因此产妇夜晚“发动”的超过一半。值夜班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谁都没法例外。因此,尽管工作近20年了,我仍要长期轮值夜班,每隔6天上一个夜班。

  今年是猴年,再加上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我们科10多名助产士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每次值夜班,我们两名助产士要做白天4名以上助产士干的活。今年3月,我上的4个前夜班都非常忙碌,每个班上都有6个新生儿出生,常常从傍晚5点忙碌到第二天凌晨。

  有时候一上班,产妇就被推进来了,我们就开始忙碌。有时候,分娩室里4张产台都满了,有的产妇只能躺在平车上生产。还有的时候,夜里急诊剖腹产比较多。我就会准备好新生儿的衣服,去手术室抱孩子,为孩子做好新生儿复苏、断脐等工作,直到把孩子送到产妇手中,还要做好新生儿“早吸吮”。

  作为一名助产士,让母婴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不仅要做好接生,还要判断产妇是否会突发产后大出血,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全琴为新生儿整理包裹。

  护士的心中都有一团奉献的火焰

  采访中,每一名受访者各不相同,她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选择历程。

  她们中,有同在一幢大楼工作,却总难见面的“护士夫妻”;有同一天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且同样工作出色的双胞胎姐妹花;有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洁白衣钵”,全心学习护理、沟通技巧的“美小护”;有近20年为精神病患者送去温暖和关怀的模范护士;有18年用一双温柔的手托起数千个幼小新生命的助产士;有把危重患者当家人,把青春无私献给ICU病房的护士长。

  在每一次采访的最后,记者都会问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你的选择、你的付出值得吗?”

  每一名受访护士都毫不犹豫地说“值得”。他们说,纵然“白衣天使”是一份十分辛苦的职业,但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他们愿意为病人、伤者等弱势群体付出他们的爱。这么多年来,他们帮助过别人,也从别人那里收获了很多内心的温暖。

  通过交流,记者发现,他们的年龄、角色、性格、语调完全不同。有的活泼幽默,有的老练沉静,有的乐观开朗,有的腼腆内向。除了他们认为做护士很值以外,还有不少共同点。比如,他们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生死瞬间,他们乐于与人分享他们生活、工作中的故事,他们觉得护士这份工作苦中有乐、悲中有喜,自己的心中都有一团奉献的火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