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乌镇小伙和汪涵、李宗盛同时入围“国匠荣耀”

钱利淮:他把竹艺变成一种生活

2016年05月04日 08:0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张剑秋

  当“工匠精神”成为热门词汇后,人们开始思考“用工匠精神做出的产品是什么模样?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指导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商界传媒《中华手工》杂志主办了“国匠荣耀”评选活动。由桐乡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推荐的“竹芸工房”入围“国匠荣耀·传承奖”。据悉,同时入围“国匠荣耀”的还有汪涵、李宗盛等知名人士。

  “竹芸工房”是以具有悠久历史的乌镇陈庄竹编为基础,打造的原创设计品牌。创始人钱利淮多年来坚持以品牌理念“竹编传播家”作为公司愿景,通过研发各种手工DIY竹编产品并传授相关编织技艺,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之美,从而延续中国竹编文化的传承。

  钱利淮30岁出头,从事的却是年轻人都不会做的篾匠。他的老家乌镇陈庄村是有名的竹编之乡。老底子曾是全国数得上的竹篮交易集散地。

  那时,早晨起床,取下昨天晚上晾晒在竹匾的面条,掀开竹编锅盖,烧水、煮面、捞起。热腾腾的面条用竹筷捞起,放在竹沥子上凉干面汤,加上猪油和酱油,就是一碗香喷喷的猪油拌面了。这样记忆一直镌刻在钱利淮心里。可是后来,人们的竹编生活,慢慢被花哨的塑料制品甚至白色垃圾替代,不禁让人神伤。

  大学里,钱利淮学的是工业设计,毕业后,自然想将所学用于家乡的技艺上。他花了几年时间拜师学艺,成了技术娴熟的篾匠。7年前,钱利淮创立了“竹芸工房”这个品牌,将所学变成产品。

  但问题也来了,竹编器作为传统手工让人喜爱,却也因为口口相传的授徒方式,变得人才凋零。好师傅无徒可教,想学的又找不到师傅。钱利淮明白,传统工艺只有融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得到最好的传承。

  “把竹艺变成一种生活。”钱利淮说,比起产品被收藏,更想赋予产品“日用”的价值。于是,他转变理念,开创性地推出了竹编体验材料包,首次将竹编知识科学系统化进学校授课,不单单设计售卖“日用”产品,同时也通过线上分享原创图文、线下开展竹编课堂等方式,将竹编历史、制作技艺、竹编古今文化背景带给大众。曾经停留在爷爷奶奶辈的竹编技术,重新走进年轻人生活中。

  “选择竹编进小学,是想让孩子认识并且爱上竹编。去大学开课,是想和大学生们探索竹编设计,研究竹编文化。”在钱利淮看来,竹编这门手工艺是小众的,因此对于他而言,现阶段扩大竹编的市场是次要的,在传承中发扬竹编文化更为重要。

  据了解,此次“国匠荣耀”评选分传承奖、创新奖、美学奖、推动奖4项,每个奖项评出10个获奖者,汪涵、李宗盛等知名人士也分别入围“国匠荣耀”。5月14日,还将在深圳·观澜湖(东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国匠荣耀·中国手工艺创新盛典”。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竹编 荣耀 传承 年轻人 手工艺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