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数字化,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2016年04月08日 09:0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图为读者正在通过手机扫描借阅机上的二维码,以便下载书籍。

  公共文化服务能带来什么?年长一些的人可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喊上三五好友,一路步行到最近的小广场上,看场露天电影或者戏曲表演。时代发展到今天,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获取这些体验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有时候只需你动动手指而已。

  近年来,桐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正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高科技应用到文化领域,让老百姓在惊讶的同时,也从中收获了更多乐趣。

  电子书借阅、微信网络续借智能设备让文化服务更便捷

  眼下,传统而单纯的图书馆借阅模式已被日益完善的图书馆数字化工程打破,“互联网+图书馆”日益已走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市图书馆一楼大厅,摆放着两台电子屏幕,不少人围在前面,用手点击着屏幕。这是市图书馆去年启用的电子书借阅机。

  读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借阅机上的二维码,就能将正版书籍“装”进手机,离线存储,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在图书馆里,还能享受免费WiFi,记者现场试验后发现,下载书籍的过程不到1分钟。

  据了解,每部借阅机内存有图书2000册,每个月还会定时更新100册,内容包括文学名著、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科学技术、健康生活、少儿教育等方方面面。正在现场下载电子书的姚先生说,自己隔几天就会来这里,下载几本书到手机,闲时翻出来阅读。“虽然网上也有这样的业务,但这里的书籍内容很齐全,不少都是新上架的书籍,享受的却是免费服务。”

  有过借书经历的市民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有时忙起来借的书就超过归还期限了,需要支付滞纳金。家住城北的刘英芬说,现在她一般通过手机登录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再输入借书卡和相关图书的卡号就可以直接续借了。不用专门跑一趟,非常方便。

  市图书馆馆长唐容介绍,这是图书馆前年起推出的“微信网络续借”业务,是在原来网站续借上的延伸服务。

  如今,图书馆新馆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建成后的新馆在阅读智能化上将更上一个高度,有24小时自助借阅、多媒体视听区域,通过‘互联网+’打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唐容说。

  除此之外,其他各大文化场馆也提供智能化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如非遗馆配备智能讲解系统、翻书系统和播放系统;博物馆运用微信互动的方式接收关于文物的语音讲解。

  农家书屋数字化借阅实现村村全覆盖

  朱敏燕是崇福镇店家塘村的文化专职管理员,她每天工作内容中的一项就是管理村里的农家书屋,帮助村民办理借阅事宜。

  以前在农家书屋办理借书业务,都是沿用最传统的手写登记,随着书籍不断增多,像店家塘村的农家书屋藏书有2600多册,登记过程中容易混淆,办理借阅时间也长。

  从今年3月起,市图书馆将一部装有服务终端的手机下发到每个村,农家书屋的借阅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朱敏燕说,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上相应的软件,输入村民所持证件号,就能轻松完成借书、还书、办证等操作,非常方便。

  目前,农家书屋的智能移动终端服务已实现了村村全覆盖,数字农家书屋初具雏形。而随着农家书屋书籍量的不断充沛、阅读环境的提升,在农闲时到农家书屋感受书香雅韵,已成为很多村民的选择。

  微信公众号上文化活动多市民乐享多种文化资源

  “现在只要用手指点点手机,我就能把桐乡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和资讯‘一手掌握’。”市民何女士说,清明期间她在“周游桐乡”微信公众号上报名参加由市非遗馆组织的“清明轧蚕花”活动,成为制作甜麦塌饼的体验家庭,家人在活动中玩得十分开心。

  何女士说,自己很热衷通过网络报名带孩子参加亲子类互动活动。“通过参加非遗馆、图书馆等举办的民俗活动、读书活动,孩子的知识面明显拓宽了,学习兴趣也更大了。”

  据了解,目前我市80%的公共文化场馆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就连很多镇(街道)的文化馆也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如“文化河山”、“人文高桥”,向关注用户免费推送各类文化活动、作品赏析、活动预约等栏目内容。此外,文化馆等网络平台可“抢购”讲座、话剧、音乐剧、画展、古筝演奏等活动的免费名额,让广大市民便捷地乐享多种文化资源。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