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清明雨纷纷,思念情绵绵

2016年04月05日 10:0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文 陈为民/摄

  献上一束鲜花,轻轻擦拭墓碑,向故去的亲人表达无尽追思。清明小长假,前雨后晴,桐乡全市各个公墓、生态墓地迎来祭扫高峰。据统计,全市共有58万人次加入扫墓大军。与此同时,祭扫新风扑面而来——烟熏火燎的情况少见,鲜花、盆栽代替了蜡烛与纸钱,市民纷纷选择各种新的祭奠形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鲜花祭奠“一枝独秀”

  随着市民环保意识增强,清明祭扫用品中,鲜花“一枝独秀”。

  在龙山公墓门前,各种鲜花、盆景摆满了一地,不时有前来扫墓的市民上前询问。“我们一家人说好了,不放鞭炮也不烧纸钱,买点鲜花、水果,倡导绿色扫墓。”4月3日上午,徐先生一家四口冒雨从上海赶到龙山公墓扫墓,在祭奠先祖的同时,不禁为桐乡呈现的祭扫新风所惊喜。他说,往年回故乡扫墓,看到很多人习惯在墓地大放鞭炮,这非但没有让清明回归本意,反而让生态环境和精神世界都受伤,“但今年在墓地几乎没有听到鞭炮声。”

  随着人们祭扫观念的转变,售卖鲜花的小贩也觅得了商机。“搭配白菊和黄菊的花束一束15元至20元,小盆景15元左右,特别受扫墓人欢迎。”一名商贩说,除此,一些纸质拉花和塑料花也成为扫墓人挑选的对象,“颜色艳丽,绕在墓碑上挺不错。”

  据龙山公墓相关负责人范国强介绍,今年扫墓周期拉得比较长,从清明小长假前一周就有人陆续去扫墓,小长假期间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出现拥堵情况。

  生态殡葬模式显效应

  近年来,选择生态环保殡葬模式的市民越来越多,安息堂、海葬、树葬……这也表明我市积极推行生态殡葬模式的效应已经显现。继去年我市首次推行树葬以来,4月2日,桐乡又一户家庭为亲人选择了在圣皇庙墓地的“常青苑”落实树葬。

  逝者是一个3岁的孩子,父母选择让孩子以一种最亲近自然的方式安葬他。“孩子生前受了不少罪,也没怎么好好出去玩过,这里有水有树有花,相信他会喜欢。”孩子妈妈红着眼眶,在树下摆上一束白菊和一些小零食。

  据了解,树葬虽然没有墓碑,但民政部门会在常青苑石碑背面刻上葬者姓名。亲人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献上鲜花传递对逝者的思念。

  不忘英雄传承美德

  革命历史纪念馆内,青松葱翠,肃穆静谧,人们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以告知后人不忘历史,不忘英雄。今年清明期间,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共接待了3.2万人次前去祭扫英烈的市民,其中有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在校师生、退休人员,还有英烈家属。

  每年清明,70多岁的钟惠明老人都会携家人从香港回到桐乡,第一站去的地方就是革命历史纪念馆,因为那里有他的叔叔——革命烈士钟克。

  让钟惠明激动的是,这次祭扫队伍空前强大,在北京的几个亲人也专程赶来。在烈士遗像前放上鲜花,一大家子10多口人齐鞠躬。“虽然叔叔过世时才22岁,但他的精神一直是我们家族的魂,也是家族的荣耀,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能忘怀。”钟惠明说,在怀念先人之余,生者更应以心灵上的虔诚和对祖先美德的延续、传承,作为清明节里最温情的祭奠。

  用鲜花、盆景等方式祭奠亲人日渐成为趋势。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