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2016河山镇清明“轧蚕花、品美食”活动昨举行

2016年03月29日 08:3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胡宇翔 记者陈为民 摄 通讯员 姚莉

  俗话说,“清明到,蚕花闹”。每年清明时节,“轧蚕花”是河山镇老百姓最喜爱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也是桐乡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昨天,2016河山镇清明“轧蚕花、品美食”活动在河山镇王家弄村的含山脚下拉开帷幕。虽然这和传统的“轧蚕花”有所不同,但数百人齐参与的热闹场面绝不输当年的“轧蚕花”。

  2016河山镇清明“轧蚕花·品美食”暨传统芽麦塌饼制作大赛现场。

  制作蚕花戴头上求得今年好收成

  说是“轧蚕花”,必须得有蚕花才行。活动现场有一群50多岁的阿姨正围着一个竹匾,守着黄的、红的、绿的等许多颜色的花。不少年轻人好奇地围拢过去。

  “蚕花这东西是花又非花。”桐乡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褚红斌解释道,蚕花并不是一种真花,而是当地百姓亲手制作的纸花,色彩丰富、颜色鲜艳。“放到过去,这蚕花是要诚心向蚕花娘娘求取的。”

  褚红斌说,“轧蚕花”不是制作蚕花,而是老百姓在清明前后这几天,聚集在含山脚下集会。“轧蚕花”要人越多越好、越“闹猛”越好,人们都说“轧发轧发越轧越发”。

  在“轧蚕花”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向蚕花娘娘求蚕花。老百姓先在含山脚下向贩卖蚕花的手艺人“请”蚕花,然后上含山向蚕花娘娘祈求当年养蚕能达到“廿四分”的状态(形容非常好)。走完这个程序,百姓才能把蚕花请回家,供在蚕台上,保佑当年养蚕顺顺利利。

  “这样的活动既是求神又是娱己。”褚红斌说,这个民俗是人们在千百年的劳动、生活中形成,深得民心。在以含山为中心的区域里,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代表着农闲的结束,一年农忙的开始。

  57岁的陆林珍飞快地捏着手中的纸花,一朵一朵的蚕花从她手中“变”出来。“来,给我也来一朵……”很多年轻姑娘围在制作蚕花的阿姨周围,等待着新做好的蚕花。

  亲子搭配老师傅做了塌饼甜心间

  在今年的“轧蚕花”活动中,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芽麦塌饼制作大赛。在老师傅的指导下,12个亲子组合要完成从处理草头、搅拌米粉、蒸粉坯,到放芽麦、煎饼的整个过程。

  市民俞晓艳告诉记者,看到网上参赛招募信息,想到儿子舟舟从没见过如何制作芽麦塌饼,就和儿子一同报了名。在比赛中,她和儿子两人又是煮草头,又是搅拌米粉,还要蒸粉坯,忙得满头大汗。

  教俞晓艳母子俩的老师傅,是家住堰头村的钟美华。她自己本来就是糕饼师,制作糕饼有20多年了。最近几年,她每年清明都制作芽麦塌饼,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做上上千个。在钟美华的帮助下,俞晓艳母子俩顺利完成了比赛,还获得了好名次。“虽然仅仅是协助做饼,但这个过程我们学到了很多技巧。”俞晓艳说,闻着四处飘香的芽麦塌饼,这种忙活的感觉太棒了。

  一个个新鲜出炉的芽麦塌饼一拿出来,就被守候在一旁的百姓抢光了。芽麦和青草的甜香久久弥漫在空气之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