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爱木心:<梧桐影>特辑》跋

2016年03月02日 08:3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夏春锦

  《爱木心》的诞生,得先从《梧桐影》第五期“木心纪念专辑”说起。

  《梧桐影》是梧桐阅社的社刊,作为扎根桐乡的民间读书刊物,我们向来关注脚下这块土地上的书人与书事。向世人呈现桐乡特异的人文风景,一直就是《梧桐影》努力的方向。当杂志办到第五期时,几位编委一致决定要以一整期的规模来纪念木心这位乡贤。

  虽然我们条件有限,但征稿小启一出,短期内还是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我们发现,在木心诸多的拥趸中,家乡的读者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对木心及其作品的热爱程度更是超过了其他读者。他们不仅自觉地四处搜集木心的信息,阅读木心的作品,还尝试着进行探讨和研究。更令我们出乎意料的是,纪念专辑出刊后,闻讯来索阅的读者遍布全国各地,以至于这最晚出的一期是各期中库存数量最少的一本。这其中,尤以陈丹青先生诚挚的关注令我们倍感欣慰。当他得知木心先生家乡的读者自发编印了这样一本纪念小集,就立即与我们取得联系,邀请大家参观了当时还正在布展的故居纪念馆,花去大半日与我们恣意笑谈木心。由于杂志反响良好,我们深受鼓舞,于是决定要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印一本更具规模的《爱木心》,以飨读者。

  《爱木心》的书名有着比较鲜明的感情倾向,我们是希望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故乡读者对木心先生及其作品的喜爱。木心说过:“艺术是一种爱的行为/爱‘爱’的行为”,我们爱木心就是爱艺术。

  成都作家朱晓剑在其《木心的探索》一文中说,阅读木心及其作品“需要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围绕木心的研究在国内也才刚刚展开。此集的编印,不敢妄言能对木心的研究起到什么作用,它的出现,无非是一部分喜爱木心的读者的一次自发的公开的交流,更是我们这些同乡子弟对木心先生的一次集体致敬。翻开这册纪念集,我们还是会发现木心家乡的作者占了大多数,他们中有像张森生这样年过八旬的老先生,也有木心母校植材小学的校友,还有旅居在外各有所成的桐乡籍作家。此外,也少不了外地师友的加盟,他们中有像陈子善、牛陇菲、子张这样学养深厚的资深学者,也有像童明、尹大为、刘向阳这样在木心生前交往密切的故交,还有像邓天中、朱航满、谢柏鑫那些沉醉在木心百花园中其乐陶陶的青年学人。大家不分老幼亲疏,因为木心而再一次集结,用最真诚的文字或回顾过往,或品文论人,或钩沉探佚,各抒己见,各表心曲。

  就如桐乡籍诗人沈木槿所说,阅读木心,于我们而言是一桩长远的事。这点文字只是梧桐阅社联合各地师友贡献出来的一点有限的阅读心得,若要想真正走进木心宏阔的文艺百花园,还需要大家去拿起木心的书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我们相信,品读木心会是一段发现之旅,更是一段惊喜之旅。

  《爱木心》从征稿到定稿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后期在出版的问题上屡遭挫折,以致出版时间一拖再拖。其间有不少作者和读者多次问及本书的出版情况,为不辜负大家的厚望,现仍然将此书作为《梧桐影》的又一个特辑列入“传贻文丛”付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集中的多篇文章遵陈丹青先生之嘱,曾事先被用在了《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中,未避免遗珠之憾,这次照样收录。感谢作者们的支持,也感谢读者们的包容,毕竟我们能力有限,未尽之处,伏望相关机构及其他后来者弥补精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特辑 读者 梧桐影 对木 桐乡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