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大小队

2016年02月24日 09:40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沈永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上面要求合并生产队,本村石匠里将石南东队、西队和石北东队、西队等四个小小队合并成一个大生产队,并队后为长丰大队第一生产队,简称长丰一队。然而,将队里所有的箩筐、扁担等农具上,写着长丰一队的红漆大字,经常游山玩水出远门的那两条五吨水泥船,请人恭恭敬敬地用黑漆,在船屁股上写上全称:浙江省桐乡县石门公社长丰大队第一生产队。

  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人民物质条件并不富裕,在农村露天电影场上放映黑白电影的银幕上,还没有出现男女勾肩搭背等暧昧镜头,歌词里更是听不到我爱你的灰色年代里,本队队长江菊林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多种产业的大胆设想早已有之,为全村父老乡亲谋利益,他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队里创办了加工场、豆腐坊和茶馆店,使本队木桥头,白天机声轰鸣,晚上灯火辉煌,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丰一队。

  在热火朝天的氛围感染下,村里的年轻人更加活跃,他们简直像春天里的一把火。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自找对象蔚然成风——本村的小伙子、大姑娘成双结对,傍晚:村前屋后的稻草垛旁;墙脚边沿的桑树地里;河南岸边的竹岗墩里,几乎成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但成功率不高,成功的,全村仅两对。当然,我所关心的是生产队里的样板戏。

  听说,生产队文艺宣传队里的咬福松要扮演胡传魁——胡司令的消息传开后,有人说:“他本身瘦弱矮小,腰板子又像他母亲,从小患有搭肩驼,要扮成大肚子胡司令,简直是白日做梦。”没想到,聪明的咬福松从家里拿来一个枕套上绣着三颗红忠心的砻糠枕头,用一根种田绳,捆绑在自己的干瘪肚皮上,挺胸凸肚后,穿上一身虎皮黄军装,腰间拴一条棕色宽皮带,腆起他的大肚子,走起路来活像个胡司令。

  我看过他们演出的样板戏,地点就在本村河南晒谷场上。当天晚上,演员们经过造型化妆和涂脂抹粉后,在那只一千支光太阳灯的照耀下,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他们闪亮登场。看胡司令大摇大摆地,从被单做成的布景后面走出来,满脸傲慢的神色,站在阿庆嫂面前(扮演者沈杏娜),他左手叉腰,伸出黝黑的右手,食指指着刁德一(扮演者沈坤松),带着颤抖的京腔,唱着:“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唱毕,“台下”欢声雷动,大伙拼命地鼓掌,拍得手心都发烫。

  当他们活灵活现地展示在父老乡亲面前时,看着他们从小露出小屁股一天天地长大的——那些左邻右舍的大伯和大妈都傻了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乌子,人物、形象就像从电影银幕上搬下来的一样精彩夺目。让人感叹不已,让人百看不厌。

  那时,除了观看样板戏之外,就是欣赏王永潮老师的宣传画。年纪轻轻的王永潮,自从当了人民教师后,全村父老乡亲为之骄傲。我悄悄地崇拜着他的画。我亲眼目睹王老师在小队茶馆里的一次即兴表演——他用素描的手法,在茶桌上画过一幅杨子荣——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扮演者童祥苓的肖像画。王老师用一个粉笔头,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杨子荣的肖像来,不到两分钟时间,桌面上像变魔术似的,出现了雄姿英发的杨子荣半身像再现在大伙眼前,大家惊讶不已,个个拍手叫好。

  聪明的王老师,工作尽心尽职,做人一贯低调,绘画一丝不苟,生活充满情趣。因王老师身有缺陷和社会上的偏见,年轻时竟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工夫不负有心人,当了大半辈子光棍汉的王老师,到了近似黄昏,将要退休时渐露才气出大名,他的《茶馆》和十米长卷《书童游戏图》等,以杭嘉湖地区民情风俗为主要创作题材,深受过来人士的喜爱,尤其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更加爱不释手。我喜欢《剃头阿有》,看到这幅作品,仿佛回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有童趣味实足的《过年》、《春雨》、《暑假》等作品,它反映了乡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缩影。王老师的作品,不但色调简洁,而且非常耐看,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

  几年前,在写得一手好字的朱福根陪同下,去石门镇上堰桥浜岸边的石门中学宿舍楼看望王永潮老师。王老师对我的拜访很高兴,他只管跷着一只脚,跷进、跷出地寻找自己的得意之作,后来拿出几幅装裱好的作品让我挑选。我觉得无缘无故索取他人“财物”有点不好意思。王老师看出了我的顾虑,即放开嗓子说大话:“永林啊!我同你还有啥难为情,有几个单位来的人与我浑身浑脑不搭家,这帮家伙见了画就像强盗一样抢着要。”在王老师的开导下,我选了一幅《秋菊》留做纪念。

  现在,我与王老师还是同住一“村”——河坊人家小区。我们两家前后距离不足百米,即兴时去王老师家坐坐,喝杯茶,聊聊天,方便之至。

  成名后的王老师,在生活中,不光娶到了年轻漂亮的媳妇,还有现成宝贝女儿;在社会上,有一批资深望重的领导、同事和弟子,时而前来府上抽根烟,喝口茶,欣赏他的新作。同时,对王老师另一手嗜好——他精雕细刻的烟斗品头论足一番;在职业上,一茬又一茬的学子,莫名而来拜师学艺。可以说,王老师现在桃李满天下。

  队里的文艺宣传队结束后,上面要求各生产队自办夜校,组织社员学习文化知识——称扫盲行动。同学沈建林语文基础比我好,他十五岁那年当上了本生产队夜校校长,十四岁的我只能帮他揪揪猪尾巴——做助教。

  夜校的开办,着实火红了一把:火红的不是沈建林当上临时校长而改变了命运,而是我们生产队夜校学习的氛围;火红的不是两个毛头小伙子上课时乡亲们称老师的尊重,而是全村男女老少大小文盲求知的欲望;火红的不单是我们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而是队里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平台。记得我们将“愣”误读“懵”音时,正在下乡检查夜校开展情况的老师,为我们纠正时的尴尬场面。红红火火的是普及农村文化知识教育,学习科学种田的那个新时代。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