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元宵说灯谜

2016年02月22日 09:0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姚孝平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猜灯谜,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习俗。灯谜最早由谜语发展而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富于规戒、诙谐的文艺游戏。而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则始于南宋。猜谜变灯谜,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以前有个叫“笑面虎”的财主,见了衣着体面的富人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穿着破烂,一次去借粮,被他赶出大门。王少想了个办法,在元宵夜扎了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笑面虎抬头一看,上面是首诗: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看罢,气得暴跳如雷,骂道:“好小子,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说:“老爷别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只好灰溜溜走了。事情传开后,第二年的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成了元宵节的重要内容。

  猜灯谜是古人的一种雅好,《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就有相关情景,一家大小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贾母做了个: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贾政做了个: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砚台),另外还有给爆竹、算盘、风筝等设的谜面,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想象,古人在元宵节一边饮酒作乐一边猜谜逗趣是多么地开心。

  灯谜集知识、娱乐、趣味于一身,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集体文娱活动。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快餐式娱乐方式的流行,这种古老的时尚日渐式微,仅在一些大型节庆活动中及学校游园活动中有所保留,家庭中恐怕已没如此雅性了。

  前年元宵前夕,央视举办了“中国谜语大会”,激发了国人对灯谜文化的重新审视,所制的灯谜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流行语,吸引了赛场内外的大众。谜面谜底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网络热词、明星名人等,读来令人意趣盎然。通过电视媒介这一大众能够迅速接受的传播方式,弘扬中华文化,比拼智慧,分享文化,寓教于乐,真是一件好事。

  我注意到,有些谜语比较好猜,如草上飞(打一字,早)、关公和张飞(打一法国名著,红与黑);有的则有难度,如奉先到、即挽公台(打一中国名胜,布达拉宫)、柜(打一成语,水到渠成);有的很难,如自由滑、速度滑、花滑(打一菜名,溜三样)、过目不忘(打一数码产品,记忆棒)。

  灯谜活动让人感受到汉字的其乐无穷,在这样的物质年代,种种吃渴玩乐让我们的兴奋度出现饱和,出现了精神空虚。愿我们都参与到这样的文化活动中,让中华文化注入心底,焕发无穷的魅力,也让平淡的生活充满文化味道。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