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和尚道士同住前珠东岳庙

2016年02月22日 08:49来源: 作者:赵明煜

  如果说和尚与道士会同住一庙,你信吗?

  大多数人都会说:“不可能,和尚、道士,怎么可能住在一起呢?”

  对于和尚、道士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许多人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们是属于两种不同宗教的修行人士。以前,民间为死者办理丧事时,总是先请和尚来念经、拜忏;死者出殡后,再由道士接丧、超度,法事错时进行。从这点看,和尚、道士很少打交道,所以,人们认定他们不可能同住一处。但历史上和现实中,确有和尚道士同住一庙的奇特现象。

  位于乌镇民合村境内的前珠东岳庙,旧称前朱道院,南宋时期曾为僧道同住的庙宇之一。先前,我在搜集资料、整理《前珠岳庙的变迁》一文时,发现史料对这一奇特现象有记载,所以把它引入了文中。

  2013年春,有位酷爱地方文史研究的前辈看了拙作《前珠岳庙的变迁》一文后,提出了质疑,表示:前朱道院不可能会出现“僧道各一”的现象。我说:“这是出自清代盛爌的《前朱里纪略》,说明古时前朱道院确有僧道同住的现象。”他则认为:“佛道两教,信仰、渊源不一,教理、教义不同,修行法旨更是大相径庭。和尚道士怎么可能同住在一起?一定是编史的人弄错了。”

  当时,我对宗教方面知之甚少。同时,出于对前辈的尊重,我没有和他作过多理论,但心中总想把这一奇特现象查个清楚。

  随后,我又一次核对了盛爌的《前朱里纪略·古迹·前朱道院》中的有关记载:宋南渡,淳熙年间众建,供奉东岳土地,时规模尚隘,僧道各一,有小碑记犹存,与后朱村相望,故称前朱。又董家旧有西前朱庙,故又称东前朱。四面环水,西南隅通路出入,地形水法由来天造。历元而明,僧道无定,兴废不一……

  记载中,确有“规模尚隘,僧道各一”、“僧道无定,兴废不一”的文字,后面还有“有小碑记犹存”为证。看来,编写者盛爌凿凿有据,没有弄错。接着,我又查看了小碑记,即《东前朱庙赡田旧碑记》:本庙自淳熙间众建,安东岳土地,典祀王侯,务兴朝礼,祈求雨旸,上祝丕图,下安乡井。例委僧道管守,前替迩施自给……自立石后,常住可兴不可侵废,田产许增不许移易,营运有余,用广赡计,毋致住持等人私蓄掩己。庙庵香火永立,僧道焚修,不许俗人谋占,倘有一违此众议治,后人但念建业艰难,铭心感幸尔旨。皇宋咸淳,岁在癸酉首春圆日,会首徐咸亨书,徐荣祖、沈文旺勒石。月会施主三十人(姓氏详碑)、住庙道者陆道盛、主月会住持僧师茂结缘。

  《东前朱庙赡田旧碑记》石碑,立于1273年,是一座为保护道院赡田庙产的公示碑。前珠东岳庙未拆毁前,它与其他多块石碑镶嵌在前殿西山墙的外壁中,是这些石碑中立碑时间最早的一块,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毁。

  碑记“例委僧道管守,前替迩施自给”、“住庙道者陆道盛、主月会住持僧师茂结缘”等文字,不但明确告诉我们“僧道一起管守”,还注明了僧道姓名。由此看来,《前朱里纪略》编纂者盛爌举证确凿,前珠东岳庙在南宋时期确有僧道同住一庙、共持法事、共管庙宇的奇特现象。

  无独有偶。如果说前珠东岳庙只是古代民间捐资建造的“草根”级庙宇,那么,衡山南岳庙则是历代帝王为祈求江山社稷永固、祭祀南岳圣帝的“国庙”。大庙东边,是道教的八个宫观,西边是佛教的八个寺庙。他们开门相见,烟火相通,双方轮流侍奉正殿香火,这种佛道同居一山、共存一庙的奇特现象,已延续了上千年。两者在等级、规格和知名度上,显然是无法相比,然而,同样具有僧道同住一庙的现象。这不得不说是我国宗教领域里的一大奇观。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