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送别》余韵续谈

2016年02月22日 08:4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叶瑜荪

  名曲《送别》在中国传唱的一百年中,尚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和改词,亦可称作艺林趣闻,值得一谈。

  台湾作家林海音(1918~2001),以童年、少年时代在北平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集《城南旧事》。此书于1960年由台北光启出版社出版。书中写到的《送别》,即与李叔同的原作不尽相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笔者虽与林海音先生有十余年交往,可惜当时没有向她请教过此歌词版本的由来。据她在小说中的表述,此歌由记忆中而来,或因记忆不全而作了改动。

  但由仁声印书局1932年12月出版、杜庭修所编的《仁声歌集》中之《送别》,却是陈哲甫特意改作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家,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燕京大学教授,1928年后居天津,与李叔同有交往。他的改作和增加歌词,没有留下动因资料,或许是教学和演唱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丰子恺也根据这一曲调改作过歌词。那是丰家迁进日月楼以后的事:某天,子恺小女儿一吟在教邻居家小女孩萍萍和芳芳唱《送别》歌。丰先生听到小孩子嘴里唱出“知交半零落”,觉得十分不妥,便马上动手改成了一首适宜儿童唱的新歌词,取名《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上述几个歌词版本,曾在一定范围里传唱,其影响当然无法与原作相比。不过,流行最广的原作中,也有一个字至今无法统一,那就是“一瓢浊酒尽余欢”中的“瓢”字,有的作“斛”,也有作“壶”。为此,弘一大师的孙女李莉娟女士,于2015年10月的第五届弘一大师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吁请与会学者关注此事,以弄清李叔同先生最后定稿用的究竟是哪个字。

  笔者虽无法确认造成此字有多种版本的原因,到底是作者自己的修改还是他人擅改所致,但可以确定,此处用“瓢”字最佳,既古朴,又合乎情理。因为,此歌描绘的场景,是在城郭郊外的长亭,浊酒是普通家酿的村酒,也可以是对自酿酒的谦称。这是一幕很淳朴的饯行送别,重在主客间的情谊,而非名酒和斟具。

  瓢,是瓠瓜对剖而制成的最普通的厨房用具,可作舀具和饮器。使用起来,既轻快又价廉,且不怕摔,所以,自古以来,是北方人家中最寻常的用具之一。《水浒传》中,白胜挑了酒担,上黄泥岗卖酒,也是用这种“瓢”作饮器。我国古代成婚礼中,有一个“合卺”的仪式,即是用一个葫芦剖成两个瓢,让新郎新娘各执一瓢对饮,发展到现在已演变成了喝交杯酒。故此,瓢也有杯的用途。

  而“斛”,并非酒器,实是古代方形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送别时,劝饮五斗酒,表示盛情,当然可以,但这么多酒,还是用木桶装了,挑到长亭边,比较现实。

  再看“壶”,确是盛酒或水的容器,用陶瓷或金属制成。然瓷壶易摔破,携到郊外不方便。铜壶太精贵,非寻常百姓家都有。且带了酒壶,仍须带酒杯,一人一壶直接把饮,似不雅观,也不合饯饮规矩。当然,李叔同当年送别许幻园,谅不会真的用瓢来饮酒,也不会去郊外把盏饯行,但《送别》是文艺作品,注重的是诗意和情趣。

  故只要稍作推敲,就觉得“瓢”字最贴切。而且,丰子恺传下来的版本中,用的就是“瓢”字,也许,“瓢”是作者最后改定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