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美丽幸福桐乡年

2016年02月15日 09:3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张卓君 吴卓尔 孙怡 朱方红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守岁的爆竹声声响起,每家每户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享受着团圆的喜悦……

  近年来,随着桐乡经济快速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与城市日益接轨,人民群众整体素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提升。

  猴年春节期间,记者撷取了大家生活的几个场景,展示我们的“美丽幸福桐乡年”。

  农家乐里过大年

  2月7日,除夕。上午8点刚过,市区农家乐餐馆“三府农家”里的厨师们就已经忙开了。餐馆老板丁杏发告诉记者,往年过年期间他们都要休息三五天,可今年他们只休息一天,因为来订年夜饭的市民多了很多。

  作为离市区较近的农家乐餐馆,“三府农家”的生意一年好过一年。丁杏发介绍说,今年元旦一过,他们餐馆就开始热闹起来,春节期间的包厢更是早早被预定完了,“有些五六桌的大包厢,去年过年时就被预定走了,今年除夕这天,连用玻璃搭的阳光房也都有人预定了!”

  问及农家乐餐馆生意红火的原因,丁杏发自信满满地说,现在去酒店、餐馆吃年夜饭已经成为很多桐乡人的选择,“我们餐馆开业已经8年,以前这里的菜就一个字‘土’。虽然新鲜好吃,但作为年夜饭可能差了点。可是这几年,我们这里的菜一点也不比大酒店的差。”

  记者在一些已经订好的菜单上看到,今年“三府农家”新推出的菜式“牛气冲天”,几乎是每桌必点的菜。据餐馆大厨介绍,这是将牛头煮熟后切片摆盘的一道菜,因为寓意好,加上口味独特,因此推出后很受食客欢迎。“牛头、鸡、鸭,都是用土灶烧的,这就是我们农家乐的优势。”

  当天下午3点多,“三府农家”内就来了不少晚上来吃年夜饭的客人,有的在挂满红灯笼的走廊里合影,有的则在一旁的鱼塘里垂钓。正在钓鱼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吃年夜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过会儿他能将自己钓到的鱼与家人分享。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21家(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5个,省级农家乐四星级点2个,省级农家乐4星级经营户1家。过年期间,除了“三府农家”外,像稻乡人家、桂花村等农家乐,也成为很多桐乡人过年的首选。

  村里看大戏有滋又有味

  在桐乡农村,大家聚在一起,磕着瓜子、看着大戏,这年才算过得有滋有味。

  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集聚,村民们搬到了新村点,开始了新生活。村里为了满足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起了农民公园、文化礼堂。每年春节,这里的年味、乡情、乡俗便格外浓郁,这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共享文化盛宴、共度新春佳节。

  2月10日,午饭时间一过,四里八乡的农民就往屠甸镇汇丰村农民公园赶,从大年初一至年初五,每天中午、晚上有两幕大戏与村民们相约。近年来,这已成为汇丰村每年春节的固定节目。“有时由村里出钱请人来唱,也有村里老板花钱请来剧团演出,这么多年几乎没断过档。”汇丰村负责宣传工作的王建发说道。

  舞台上,化了戏妆的演员们声情并茂,两个大音箱将婉转悦耳的越剧唱腔传得老远。一侧的黑板上写着“今日剧目:双状元”,演出人员都是湖州越剧团的。

  台下的观众们也都捧场,偌大的广场,远远望去,满满当当全是人。“原来安排在文化礼堂内演出,但因为来看戏的村民太多,只能移到室外。”王建发说,天气好,来看戏的人就更多了,甚至还有从周边海宁、高桥等地赶来的。

  因为看戏的坐凳有限,村民们将常用的交通工具——三轮电动车当成了临时座椅。记者看到,台下停满了电动车。关掉电源,坐在车上,大伙儿优哉游哉地看戏,并不时跟着哼唱起来。“我们骑了15分钟过来的,每天都来。”来自屠甸镇红星村的村民许大爷带着老伴乐呵呵地看着戏,虽然一些唱词他们听不懂,但图的就是这个热闹喜庆,“这样过年,才有老底子的味道。”

  可别以为来看戏的只有大爷大妈,很多年轻人也挤在其中呢。“太阳这么好,出来听听戏,过年味道就更浓了。”小杨是汇丰村人,目前在读大二。他告诉记者,回家过年几乎天天待在村里,“现在村里各项设施都挺完善,出行购物也方便,过个文化年很有意义。”

  据了解,去年我市在基层组建了一支文化新军——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这支重要的力量致力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各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他们编排节目、写春联送春联,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受到了普遍欢迎。

  创客过起了互联网年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影响下,桐乡创客的身影无处不在。浙江青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柏臻成为风云人物。去年,他作为全省7个创客代表之一,带着他的“找货吗”平台,走上了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舞台,与大伙儿分享他的创业故事。

  新年伊始,回台州老家过年的陈柏臻也没闲着。因为早有客户通过微信、QQ等平台向他咨询“找货吗”平台情况,甚至希望他们早点“营业”。

  陈柏臻告诉记者,“找货吗”是去年8月份才正式上线的,作为一个依托于国内各类产业集群,联接原产地优质货源,与网商、分销商建立供求关系的B2B交易平台,短短半年时间采购商就达到了3000多个,发展前景非常不错。“2016年,‘找货吗’将涉及濮院、崇福等地的服装,甚至扩展到常熟、杭州等地,产品肯定会越来越多。”陈柏臻告诉记者,通过“找货吗”,不仅可以帮助本土企业实现走互联网之路的愿望,也能给更多的销售商提供更多平台,甚至可以给处在创业初期的年轻人提供一件代发服务。“‘找货吗’其实就是一个垂直平台,它将为更多有需求的人,在平台上根据订单生产,为客户快速找寻优质厂家,解决传统库存问题,让更多人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同时产品也更趋个性化。”陈柏臻说。

  海归新年也不得闲

  2月9日,大年初二。在桐乡科创园3幢10楼1004室办公区域内,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一个身影面朝着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工作。他,叫米山,陕西人,是一位回国创业者。这个春节,他带着家人和即将上马的项目,第一次在桐乡这块创业的热土上“享受”这份特别的年味。

  从留学到工作,从美国到加拿大再回到西安,50岁的米山,依然热情十足。2014年已经是西安大山溶剂回收设备有限公司老总的他,在一次嘉兴海外留学人员交流会议中,第一次听说了“桐乡”这座城市。

  无论是桐乡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浓厚的创业氛围,抑或是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创业政策,都深深地吸引着米山那颗蠢蠢欲动的创业心。“2015年,我申请了‘桐乡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这是来桐乡创业跨出的第一步。”米山说,从这几年“大山溶剂回收设备”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客户分布在嘉兴周边区域,如果在桐乡落地,或许可以成为他事业突破的一个新坐标地。

  于是,去年年底,米山的新公司——浙江西姆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桐乡正式成立。“开年上来公司就要运作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全面铺开。”米山指着一旁厚厚的一摞材料说,项目还没有开工,订单就已络绎不绝。“这本是件好事,可现在人手不够,招人成了大难题。”米山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专业型人才,但始终没有找到令他“心动”的应聘者,现在眼看离项目开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不得不重新制订招聘计划和方案。

  为了平衡事业与家庭这天平,今年春节,米山将家人接到了桐乡过年。“忙里偷闲,年初三带老婆孩子逛一逛乌镇,也算是给自己放一天假。”米山说,公司即将运行,自己还有好多工作要准备,所以春节假期也要利用起来。

  创客陈柏臻近照。明媚的阳光照射在米山身上。保洁员在打捞河面上的垃圾。

  他们在岗位上过年

  大年初五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从凌晨一直持续着的鞭炮声,给新年带来了又一波热闹。

  崇福镇御驾桥村村委会紧邻一条全长近千米的新开河。站在村委会二楼望去,在阳光的照耀下,浜里的河水显得愈发清澈。河岸边,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地钓着鱼。这正是“五水共治”给小河浜带来的变化,让这条黑臭河实现了大变样。这里也凝聚着村保洁员的汗水。

  村民沈祖金做了3年多保洁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驾着一条塑料小船在新开河面上。原本村里有条玻璃钢小船,但船身笨重且大,沈祖金想要把船从岸上拖进水里得费一番大力气。去年,村里购置了两条塑料船,也算是给保洁员更新了保洁装备。

  作为保洁员,沈祖金有不少常用装备:救生衣、套鞋和网兜。这个网兜柄可长了,既能兜河面上的垃圾,还能充当船桨。

  除了担任河道保洁员,沈祖金也是路面保洁员,岸上岸下实行“一体化”管理,免去了以前路面垃圾扔河里、河面垃圾甩岸上的尴尬。

  不过,这样一来,沈祖金他们的工作可不轻松。一年365天,每天清晨,他都要早早地对所负责区域的垃圾桶进行清扫搬运。下午,他还要在河道两侧巡逻,及时清理河面垃圾,即使是新年里也不例外。“祖金,新年里还在捞垃圾啊。”河岸边,村民沈爱金正在清洗衣物,看见那条熟悉的塑料小船,直起身来与他打招呼。“是啊,不放心,下午得空就来看看。”船上的沈祖金应了声,手里的网兜却对准了河面上漂浮着的一个白色塑料袋。一兜、一抛,这个塑料袋就落到了船板上。

  新开河里,一来一回耗时近一小时,晒得满头大汗的沈祖金才上了岸,发动三轮车,不过他可不是回家哦,“还得去另外几条河港看看。”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