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把桐乡的爱与希望永远留在云和

2016年01月29日 10:0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见习记者 陈怡夏

  800里路,近500个日日夜夜,5位桐乡的高中教师走进遥远的云和大山,作为“希望之光”计划的首批专家团队,他们给这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送去了希望和光明。一年半的支教之路,希望与激情同在,梦想与责任同行。走上三尺讲台,他们默默奉献,尽最大的爱心和努力,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1月27日,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记者跟随市教育局一行人,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云和县。放眼望去,满山苍翠,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年半,我们不在云和,就是在去云和的路上。云和中学,来过,便不想离开!”这是这5位支教老师共同的真情告白。

  昨天,这5位教师结束支教,返回桐乡。拿着学生们写给他们的信,揣着学生家长送来的土特产,看着这些淳朴天真的孩子,老师们眼角泛起点点泪光。

  云和,这里的一草一木总关情,这里的一人一物皆难忘。一次次回眸,一次次挥手告别,踏上回家的路,他们把爱与希望永远留在了云和。而这一场爱心支教接力,也将永不止步。

潘伟中(左三)、王华(右一)与学生合影。

后排左2起,依次为:沈忠良、王华、董志俊、彭雄兵、潘伟中 

  1月27日,云和中学召开“希望之光”专家团队支教工作总结会。

  A  五人同行,苦乐相伴重新诠释幸福的定义

  2014年8月28日,这个日子,早已深深镌刻进“希望之光”团队中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那一天,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副校长王华、桐乡市高级中学化学老师彭雄兵、桐乡第一中学数学老师董志俊、桐乡市茅盾中学语文老师沈忠良和桐乡第二中学物理老师潘伟中,这5位来自桐乡5所不同高中、任教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坐上了驶往云和的大巴车,开始了他们的支教生涯。

  早上7点不到就已经在班级陪学生早自习;没有晚自修的晚上依旧坚持在办公室备课、批作业;小孩在上海动手术,家人生病都没有请假回家看看……谈及团队中每一位老师的无私奉献,云和中学校长刘定华的言语中,满是敬佩与感激之情。“这些来自桐乡的年轻教师,给云和中学带来了一股清风,吹拂过学生的心田,输入了浓浓的正能量。”刘定华恳切真挚地希望,5位教师能继续关注云和中学的教育,有空常回“家”看看。

  “山里的孩子没人上课很可怜,老爸,你去云和要好好教书。”这是王华临走前,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对他说的一句话,而这句话王华一直牢记在心。王华是团队的“大当家”,他不仅是“希望之光”的首席专家兼团队负责人,并且任教高一数学,同时他还兼任了云和中学副校长一职。“基本上,我们一个月回桐乡一次,有时候碰上重要的活动或是考试,可能有好几个月不能回家。”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也成了他寄托思家之情最好的方式。

  云和的雨季比较长,空气湿度高,老师们被安排住的教工宿舍,位于山脚下一幢简易楼房的底楼,常年晒不到太阳。刚去的时候,老师们都很不适应,被蚊虫叮咬,风湿,彻夜难眠等情况时常发生。

  “有一次深夜,我还在睡梦中,突然一条10多厘米的蜈蚣咬了我5口,手掌立即肿起来,吓得同事们赶忙把我送进医院处理伤口。回到宿舍后,我还惊魂未定,合衣缩在床尾,一夜未眠。”潘伟中给记者看了自己的手臂和小腿肚,满是被不知名的飞虫咬的伤疤,但她却笑称自己是“五毒教主”。

  “这是一位学生送我的方巾。因为我怕热,夏天的时候,上课上得激动了,常常会口水与汗水齐飞。学生在购物的时候,想到我上课满头大汗的样子,就买来送给我擦汗用。”彭雄兵拿着有些泛黄的方巾,认真地叠整齐后,放进了自己的行李箱,脸上不经意流露出幸福笑容。

  回顾这一年半的支教历程,“希望之光”的5位教师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坚持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辛苦的汗水,更多的是幸福的收获。这段支教的经历,是我们教学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人生路上一段弥足珍贵的回忆。”他们如是说道。

  B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他们带去“希望之光”

  “老师对我们特别的爱与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老师能不能多留几天,老师一定要回来看我们。”云和中学高一(6)班的吴晓徽同学,紧紧拥抱着自己的老师,一句句情真意切的挽留,道出了所有同学的心声。

  临别时,云和中学的老师和学生,都赶来和5位支教的老师合影,站在教室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希望之光”的5位支教教师,为云和学生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希望之光”,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之光”。

  让王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因为家庭变故而几度想要辍学的男生。那时王华刚接手一个高一的班级,班中有一个男生因家里意外遭遇了交通事故,父亲住院急需用钱,他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希望,多次想要放弃学业,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王华始终坚持着这个信念。第一次去男生家家访的场景,王华至今不能忘记。蜿蜒泥泞的山路,近1个小时的车程,一来到学生家中,他被眼前所见惊呆了。“真的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房子不蔽风雨,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的母亲也整天以泪洗面,为医药费发愁。”一遍遍找学生谈心,一次次上门家访,这位学生终于重新燃起了学习的信心,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

  王华感慨地说,这个男生其实是云和中学很多学生的缩影。这里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好,他们的父母以种植香菇为生或外出务工。因为从小受周围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胆小拘谨,缺乏自信。“对这些学生来说,也许读书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最好途径,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在这个途中点亮一盏明灯。”

  C  心相依,不想说再见满满都是感动与希望

  一年半的支教,说长不长,但对这5位教师来说,每一天都是那么难忘,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都弥足珍贵。有欢乐也有汗水,有付出也有收获。

  开设茅盾文学作品的公开课,把桐乡的故事说给学生听;和同学们一起滚铁圈、踢毽子、登山,为贫困学生捐款;参加云和县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组织的排练,在“2015年云和县首届戏迷演唱会”一展歌喉……对沈忠良来说,他的生活早已和云和紧紧联系。

  对于这5位支教老师来说,云和早已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在他们的手机相册里,一张张照片定格下在云和的美好瞬间。

  一起庆祝生日,共同欢度元宵佳节,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校园文化节、辩论赛、科技节,与云和中学的同事一同游览云和梯田、古堰画乡……临别时,回忆涌上5位教师的心头,感恩、感谢,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王华动情地说:“不想说再见,但真的不得不说再见。这一年半,总有一股力量支撑我走好每一步,总有一股力量鼓励我奋斗到底,总有一股力量催促我走得慢一点,总有一股力量提醒我,一年半的时间,值了!”

  其实,桐乡市与云和县结缘已久。早在2002年,两地就结成友好城市关系,并启动第一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10多年来,一批批优秀教师来到云和进行结对帮扶。如今,第三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两地的教育事业又站在了新的起点。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除了“希望之光”团队的5位教师来到云和支教,我市还有8位教师远赴新疆,1位教师前往宁夏支教。“桐乡支教的教师们走进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走进那些最需要他们的课堂,成为传播知识和友谊的使者,也让支教的友谊之花灿烂开放。”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传播着优质教育理念和方法,代表着桐乡教育人的精神和风采,用自己的教育理想,让这一满载希望的爱心事业得以延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