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凤鸣建胜村:一个年轻村班子的富村之路

2016年01月29日 08:2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孔 越

  【概况】

  建胜村位于凤鸣街道西南端,西与京杭大运河相隔,北与长山河接壤,桐洲公路和民茅线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捷。全村辖照户村、东干村、宋家浜、杨元新村、朱家门等27个自然村,总户数990户,总人口3785人,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7名,区域面积4.64平方公里,村民主要从事养蚕和种植杭白菊、桑苗,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20960元。建胜村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卫生村、嘉兴市文明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嘉兴市生态村、桐乡市平安畅通村、桐乡市平安村、桐乡市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病因】

  2011年以前,建胜村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而土地整理后,因为建设资金少,村里只解决了一部分通组公路,造成一些村民小组之间的不平衡,所以村民产生了一些怨言。同时,此前村干部调查了解百姓生产、生活状况较少,也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这些民生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造成村干部威信下降,村里的日常工作开展都变得举步维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转变】

  2001年就到建胜村工作的鲍东明,对本村的情况十分了解,2011年村级换届之后,他当选了村支书,随后新的班子组建,这支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队伍,干劲十足,他们决定直面问题,力求团结务实,为民办实事。

  要为民办实事,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难题,因此村级班子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盘活集体资产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是他们选择的两大路径。

  建胜村原出租的村集体房屋,由于建造时间久,房屋破损严重,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因而难以租赁。于是村里逐步将这些破损严重的房屋进行修缮,然后与承租人重新签订合同,每年可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十多万元。

  与此同时,每个村干部都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把文件内容吃透后结合本村实际争取资金。如充分利用经济一般村的政策,在旧厂房修缮上争取资金,同时完成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2011年建胜村开始转型后,村可支配收入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

  但班子成员知道,集体经济壮大不是目标,最终的目标是为民办事,只有为民办好实事,才能取得群众支持,提高威信,为此建胜村又多方面实施便民工程。

  “要致富,先修路。”通过排摸确定计划表,建胜村逐年实施道路硬化,到2014年末已经完成通户道路硬化率95%以上,并新增一条2.1公里长的亮化道路。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生猪退养等中心工作后,3年来,建胜村已拆除违章建筑近3万平方米、猪舍8700余平方米,并对全村11条河道进行了疏浚,修筑块石河岸和植物型河岸3.6公里。“这批村干部虽然人年轻,但做起事来让我们都很放心。”村民小组长钱洪兴说。

  在2013年至2015年实施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建胜村一共有68户农户进入新村规划点。但“先拆后建”的规定让一些村民有些苦恼,旧房拆了,新房还没建,过渡时期住到哪里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鲍东明和班子成员与村民进行了多次座谈,最终确定过渡时期,村里给拆迁的每户农户提供每年6000元的租房补贴,这让很多村民吃了“定心丸”。

  去年,凤鸣街道还开展了道路沿线整治工作,建胜村工作人员全体上阵,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家串户与村民沟通,集中整治了洲甸线和民茅线43处整治点,因为平时与村民关系融洽,这次整治绝大部分村民都选择了自行拆违。“虽然损失了些钱,但听说拆了以后会开排水渠、种绿化,周围环境肯定会好很多,我们也都支持。”村民王根清说。

  在满足村民物质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成为村级班子的重要工作。为让村民有休闲活动的场所,去年建胜村投资110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15亩的绿化公园,投资250万元建设了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文化大礼堂综合大楼。在鲍东明的计划中,塑胶篮球场、排舞广场、休闲慢步道等将在建胜村建设,真正让建胜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感悟】

  “我一直奉行一句话:‘情为民所系,无愧于良心;利为民所谋,无愧于百姓。’”鲍东明说,村干部要善于和村民交朋友,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善于运用与村民的良好关系做好各种困难工作,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民办实事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村干部为村民办实事、村民支持村干部各项工作、村干部更好为民办实事的“良性循环”。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