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民生举措“掷地有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这5年,张张笑脸共享发展硕果

2016年01月07日 10:5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见习记者 陈怡夏 记者 沈怡华

  回眸“十二五”,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离不开对教育、文化、医疗等民生问题的关注与破题,而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绘就一张“共建共享”的美丽新画卷,让笑容绽开在桐乡老百姓的脸上。

  展望“十三五”,让桐乡人能继续共享更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硕果,让美丽幸福新桐乡的愿景能更多照进大伙的现实生活,让“共享”能生出更多的新篇章,依旧是一道主旋律。

  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作为桐乡“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实践者,桐乡市茅盾实验幼儿园的王红丽,和所有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一样,带着一份爱心和对教育的执着,默默奉献,扎根桐乡教育土壤。“以前家长对上幼儿园意识较为薄弱,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只要交给爷爷奶奶带,就可以了。”而如今,看着这些年轻的“80后”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王红丽在欣喜之余,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2015年,是《桐乡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重要的一年。在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桐乡的学前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幼儿园变漂亮了,公益性幼儿园所占比例提高了,师资力量大大增强。

  让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的幼儿园,这个美好的愿景也在一步步实现。振东新区中心幼儿园、茅盾实验幼儿园、振东新区中心凤凰湖幼儿园(灵悟分园)等先后投入使用,大麻镇中心幼儿园,乌镇镇中心幼儿园也都搬进了新园舍。目前,全市共有36所幼儿园,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22所,公益性幼儿园23所,17533名幼儿就读于公益性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越办越好,公益性幼儿园资源不断扩充。2015年,全市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就读比率达73.3%,户籍儿童学前3年入园率也达到99.45%,孩子们在美丽的幼儿园中,描绘他们的五彩童年。

  学前教育硕果累累,是“十二五”期间桐乡教育发展成果的缩影。这5年,桐乡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市)。教育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也在加快建设之中,形成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高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人教育突破发展、高等教育迈出新一步的良好态势。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展望“十三五”,对于桐乡教育的明天,王红丽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样,不忘初心,坚守“教育梦”。因为他们坚信,用爱心、真心与信心浇灌,这些含苞待放的鲜花,定将为更加美丽幸福的新桐乡,增添一抹青春的亮色。

  天天畅享文化大餐

  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建设往往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12年,文化建设步履稳健的桐乡,发布了《桐乡市人文名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开启了我市文化建设新篇章。

  现年66岁的汪美娟,是浙江先锋机械厂的退休工人。在排舞刚刚进入桐乡时,她就开始走上跳排舞之路。现在她既是桐乡乐动排舞队的队员,又是先锋舞蹈队的队长。两个队伍都是战绩赫赫。就在前阵子举行的2015浙江省第九届排舞大赛中,乐动排舞队获得老年组的金兰花奖,在去年还获得过全国的金奖。

  而在闲暇时,她会和小姐妹一同去桐乡文化中心,在那一待便是一整天。“那里集中了博物馆、文化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钟旭洲钱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漫画艺术馆等6个重要的文化场馆,而且周边环境又很好,紧邻植物园、凤凰湖,在饱览美景时还能熏陶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这样一名桐乡普通老人的生活,折射的却是这5年来桐乡文化事业不断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出了桐乡文化惠民的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除了文化中心的启用,吴蓬艺术院(桐乡书画院)项目进入了内部陈列装修阶段;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已启动;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新增了排练厅、小剧场等设施。同时,建成梧桐街道、高桥镇新文化中心并投入运行,实现全市1500平方米综合文化站、镇(街道)图书馆分馆、村级排舞小广场、农家书屋全覆盖;建设村级文化礼堂近70家,让农民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公共文化服务更是大步向“免费时代”迈进。随着群众文体活动的百花齐放,市文化部门采取“点单式”文化服务方式,5年里组织文化惠民演出2500多场、“2131工程”电影放映1.5万多场,举办元宵灯会、春节联欢晚会、文化礼包迎新春、贝贝总动员、书香润校园、少儿国学馆、伯鸿阅读沙龙等各类惠民活动,真正让基层群众天天都能畅享文化大餐。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每年组织各级各类体育赛事30多场。通过培养骨干、建设示范广场、组织交流活动等载体,重点推广群众参与面广、简便可行的排舞、太极拳等文体运动,全市目前每天参与文体活动的群众已经达到45万人次。

  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

  “现在啊,看病再也不用往市区赶了。咱们镇上的中心卫生院,也有名医,也能做各种检查啦!”石门镇的老百姓们,都为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竖起大拇指点赞。而这得益于一项全新的医疗模式——医联体。

  2014年9月,桐乡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石门镇中心卫生院正式成立。市第一人民医院与石门镇中心卫生院组成医联体,石门镇中心卫生院也挂牌成为了“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石门分院”。去年6月,石门镇中心卫生院又与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桐乡市妇保医院、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组建成立了桐乡市医疗中心,更加优质、便捷、连续、经济的医疗服务,为石门镇老百姓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积极推行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向基层下移,吸引当地百姓在本镇首诊;每周定期开设常见病、多发病“专家门诊”;去年6月,还增设了“糖尿病专科门诊”;每月定期组织派驻专家“进村入企”,进行便民义诊及社区健康讲座……在石门镇中心医院“医联体”的推行下,老百姓们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声音越来越少了。

  “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变百姓无序就医观念,让绝大多数患者留在基层。”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的常驻石门的专家团队负责人、石门医院院长助理林景晖感慨地说,看着这些年,“十二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医疗开放合作战略,积极引进城市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县域内医疗机构不断加强纵向合作,建立起了名院协作、全面托管、区域医联体三大模式“三管齐下”的新格局,技术和人才也真正做到了“双下沉”,老百姓逐渐都能共享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聚力民生,幸福指数节节升

  桐乡走过的“十二五”,除了教育、文化、医疗“加速度”实现共享发展外,交通、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救助、慈善等工作的不断发展,也让桐乡成为一座更加充满幸福感的宜居城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以公共交通为例,2011年,《桐乡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全面实施,优化调整了17条公交线路,覆盖了绕城以内主要区域,桐乡全面进入了公交大巴时代。近年来,公交车的档次不断提升,各条线路不断优化调整。

  如今,178辆公交车每天行驶在桐乡的各条线路,其中包括138辆豪华大巴。392个公交候车亭换上了新装,庆丰路沿线还建起了23个电子公交车候车亭。178辆城市公交车、23个电子公交候车亭都可以免费享受4G-WiFi服务。公交智能化建设加快了完善的步伐,GPS智能化调度监控系统、3G视频监控、电子公交站牌、自动语音报站、GPS定位、IC卡刷卡等功能一应俱全。

  60至69岁市民乘车享受半折优惠,7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持有“公交爱心卡”的残疾人,都可以免费乘车,刷市民卡乘坐公交车可享受半折优惠……更智能,更“高大上”,更“接地气”的公交车,让乘客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5年来,桐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3.8%。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更加合理有序。从2015年12月1日起,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88元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64元。

  5年来,市三级慈善组织募集善款和资金增值19620.59万元,救助支出7405.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6027户,达87873人次,一大批慈善人士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温情的赞歌。

  5年来,桐乡圆满完成了国家减排任务,环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桐乡。古有梧桐,凤凰来栖;今有共享,喜笑颜开。这5年,桐乡正描绘着一幅美丽幸福的“共享”新篇章。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