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寂寞女儿桥

2016年01月06日 09:18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沈娟华

  桐乡出发沿凯旋路一路往东,到头左转入永乐路北走,遇万兴街右转,转折前行,街越走越窄时,就已经到了女儿桥了。

  日见苍老的女儿桥上,迎来我们这一群红红绿绿的姐妹们。午后的阳光照在残破的石桥上,石逢中横生的小树枝头的叶子已经在风中开始凋零了,它们不久大约就会飘扬到桥下的溪水中。而这溪水,可还是当年越国美人西施浣纱时的梅溪清水?我问溪水,自然溪水无言。

  不用多久,枝头的树叶就会凋谢殆尽。那么那时,残损的石头,光秃的枯枝,寂静的小巷,流淌的溪水,相互陪伴,相互依赖,共度严冬,以待春天。而春天一来,枝头吐翠,直到春去夏至,古桥应该会更多一些颜色与生机吧。古桥人事,大约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永恒轮回,

  今日的女儿桥头笑语喧哗——拍照、看景。石桥西岸砖砌的门框已经残破不堪,但是昔日古镇抗拒日军拴门的条石凹陷仍清晰可见,门框下的石门轴也依稀可辨,在和平安闲的当下,我无法想象这座古桥曾经经历了怎样的沧桑。

  女儿桥的传说很多,名称也多。有叫女儿桥的,有叫御儿桥的。我更愿意它叫做女儿桥。想想也是,桥下的梅溪曾是吴越两国的界河,想来吴越两国应该是古代最难相融的两个国家,不然当年魏征怎么单留下了“竭诚则吴越为一体”的名言。昔日两个国家兵戎相见,整日里只求你死我活,有这样一条小溪,唤做梅溪,两岸遍植梅树;有这样一座小桥,叫做女儿桥,连接起两个敌对的国度。那么这小桥,应该就是在战争不断的年代里,寻常百姓对和平美好幸福生活的最执着最真诚的追求吧。新嫁女要走一走女儿桥,寒冬里也要赏看一下点点的梅花。古人对美的执着似乎远胜过今人。试想想,梅花不像桃李,缤纷过后还能留一份甘甜的果实,饥饿时还能果腹,温饱时也可增味;梅花则除了在冬日里给人以美丽的愉悦,好像再没有别的实用价值了。而那个时代的战争与饥饿,可比不得如今的和平与温暖。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想见女儿桥头昔日的热闹。

  今天,除了我们这一群人在桥上喧闹一阵,一个长长的上午,似乎只看到一位年长的伯母坐在桥栏上,整理着新鲜的韭菜。伯母专注安静地在拣菜,没有说一句话,也不知何时她已经不在桥上了,她应该就是住在梅溪西岸万兴街上的居民。我们还看到一对中年男女,一直就站着看我们拍照,站了好久,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不在河对面了,他们应该就是住在梅溪东岸横屋街的居民。我问:住在这里?她答:是的。我又指着远处的一座小桥问:那个叫什么桥?她答:我也不知道了。听口音,明显的不是本地人。今日的女儿桥,其实是寂寞的。

  匆匆地再看了看正午阳光里的女儿桥,石桥古老而朴拙,石栏上的浮雕清晰而生动。桥东立了两块牌子,写着“桐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桥东的横屋街,其实只是一条弯曲零乱的水泥路。桥西的万兴街,则是逼仄弯曲的一条石板路。阳光真射在小街上,两边的老屋也已经残破。曲折西行,穿过万兴街,就进入归家湾,小街开阔了些,但是也破旧脏乱,两边开着各式小餐厅,走到底,就是南北向的老濮院主干道永乐路了。我们就又走向归途了。

  女儿桥,这一次我是第二次到,上一次跟随女作家采风时到过,当时看了很多古桥,反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次,是专为女儿桥而来。这样一个明媚的白日,银杏已经半黄,柳枝还是半绿。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桥,曾经溪水两岸梅花点点,曾经连结起两个敌对的国家,几经废建,如今已苍老寂寞,却依然在迎送着众生。不再清澈的梅溪河水,也依然在静静流淌。

  心中有一丝忧虑,寂寞的女儿桥,还能坚守多久?更有一种祝福,静静的梅溪水,可要佑我濮院儿女永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