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林风眠《古装仕女图轴》欣赏

2015年12月21日 09:0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古装仕女图轴近代·林风眠

  立轴水墨纸本82×43.5厘米

  君艺编号:1461

  款识:君匋先生正画,林风眠一九六四年。

  “林风眠”白文方印。

  “曾经钱氏君匋珍护”鉴藏印。

  公元1900年11月,二十世纪即将破晓的时候,林风眠诞生了。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出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少年时代的林风眠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启发,认为必须以艺术陶冶民众,消除冷酷自私,来拯救中国。后来,他又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并一直以“艺术救国、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为己任。

  台湾著名艺术评论家何怀硕曾这样评价林风眠:近代中国的画人,有的在苦难的时代中不敢面对时代社会与文化艺术生死存亡的变局,躲进传统的堡垒中,蒙起眼睛,捂住耳朵,去做“高人雅士”的美梦。而也有与时代脉搏共振,抱持“以创造拯救艺术、以艺术拯救民族前途”为职志的勇者。林风眠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林风眠19岁赴法国勤工俭学,25岁出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29岁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并出任校长,可谓少怀壮志、春风得意。少年得志的林风眠努力创作,试图极力打破传统绘画程式,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画创新圆梦。

  然而,幸运与厄运总是形影不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新派画》批判运动中,林风眠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被迫辞去杭州艺专职务,默默迁居上海,一隐十多年,在寂寞中笔耕墨耘,坚守着自己的一方阵地。

  当时的社会,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乱局。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家中双双自尽。林风眠预感自己在劫难逃,决定毁掉自己几十年来所有的画,以绝后患。这是中国美术史上多么讽刺而残酷的一幕:画家关紧门窗,烧画的烟把他的脸熏得乌黑。他怕烟囱冒烟被人发现,又改了办法,把画撕碎,泡成纸浆,然后从马桶冲下去……

  1968年8月,林风眠十多年的隐退生活以入狱而告终,在上海看守所一关就是四年半,罪名居然是“特务”。出狱后,林风眠黯然离开上海,蛰居香港,孤独终老。

  林风眠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这不正是他一生曲折而孤独的写照吗?

  今天欣赏的这幅古装仕女图,作于1964年。画中,一美丽女子,细细的弯眉,姿态娴雅文静,眼睑低垂,微微颔首,若有所思状。十指纤纤,双手持茶盘而徐步向前……

  林风眠的人物画,绝大部分为女性题材。不论是女体的肉感、韵味,或女性的气质神貌,表达的都是永恒的女性之美。如同鲜花,生命灿烂却又何其匆促——最令人沉醉的美,却伴随着淡淡的哀怨与苦涩。

  画中女子,着青灰色外套,配淡绿长裙。裙衫飘逸,如闻环佩声。背景没有任何实物,仅用水墨从上往下扫了几笔,虚实间充满着想象空间。同色系搭配是林风眠的用色特点,灰色调子的高雅、单纯,看似随意,其实也是作者渲染气氛的需要。看画中女子,水一般的素雅,水一般的娇羞,这一低头的哀怨,化成了永恒的美丽,在你的心脑间烙下深刻的印象,挥之不去……

  林风眠最高的成就,就是把许多对立的、冲突的美感素质,经过其画笔完美而又统一地得到呈现,做到色彩极单纯处极丰富,线条极天真处极老辣,用笔极奔放处极含蓄,气息极柔美中极强健,气质极古典处极现代。

  这件《古装仕女图》,是专门为钱君匋所作。时林风眠65岁,生活在上海。他被迫辞去杭州艺专职务后,一直住在上海的南昌路。钱君匋先生晚年也住在南昌路,一个在83号,一个在53号,两家相距也就几分钟路程。

  有一次,笔者陪君匋先生、师母去他们家附近的饭店吃饭。出门往东,过思南路没几步,先生指着一扇大铁门对我说:“这就是早年林风眠的家。”我抬头望去:一幢两层楼的法国式小洋楼,外墙为红砖砌成,精致而洋气。阳台上,晒着大大小小的衣物。

  思忆当时的那一幕,遥想那栋楼房内的人曾经历的风雨,我想,如今的南昌路53号,该是更温暖而热闹吧!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