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古镇胜迹,几多沧桑

2015年12月17日 09:4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章晓艳

  南栅朝南埭

  乌镇有两处“朝南埭”,南栅和北栅各一。论知名度,南栅朝南埭名气大得多。由中市河东的应家桥一直往南走,看过南大街留存的老宅、弄堂,来到浮澜桥下,桥北堍转向东,有一排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沿河次第排开,河边绿树掩映,河岸散布着一个个马鞍桥洞,这地域因坐北朝南又面河,俗称朝南埭。往东可通马家汇,北可达梧桐巷(即新桥弄)。常有老人在此三两相聚,聊天或晒太阳,一派岁月静好的闲散风情,让匆匆而来的游客好生羡慕。小镇的生活相比大城市的纷杂繁忙,毕竟是舒缓了好多。

  不过,在交通运输以船舶为主的年代里,朝南埭却是乌镇南栅的一大热闹市面。南栅西达湖州练市镇,南至炉头镇(现龙翔街道)、石门镇,东至原新生乡,方圆数十里。每天清晨,近百艘农村航船纷至沓来,云集南栅。旧时乌镇市河狭窄,农民的航船、赤膊船难进市中心,大多停靠在四栅栅头上。朝南埭是东西向的浮澜桥港和南北向的市河交汇处,两岸有不少河埠,是航船停泊的首选地。上了岸,自然免不了喝早茶。朝南埭上以前开有钟姓和孔姓两家茶馆。泡一壶茶,聊聊天歇歇脚,顺便将自产的新鲜农产品摆放在茶馆店的街沿石上售卖。茶余还得去中市走走,捎些日用品。用过中饭后,再回到茶馆坐坐,灵好市面,人齐了才落航船。一趟“出街牢”可是当年乡下人最享受的舒坦事。

  如果将时间上溯90多年,乌青镇电气公司,当年就坐落在朝南埭。经过几十年世事变迁,电气公司的营业办公楼依旧矗立在朝南埭上,青砖砌筑,藤萝缠绕。

  此外,朝南埭西端与南大街交汇处为南圣堂。清同治九年建,奉圣帝安乐王财神。民国时,凝秀坊的水龙就安放在此。

  朝南埭沿街,原是有廊棚的。早年乌镇商业繁荣,廊棚有10余处之多,其中以朝南埭的最长,这里有20多间门面。廊棚遮风挡雨,也方便店主招揽客人,暂放货物。

  (本文有删节)

  北栅廊下埭

  北栅廊下埭,位于白娘子桥西北堍。原名廊下巷,因沿河有廊棚,民舍都坐北朝南,又名朝南埭,南廊下。不过不像南栅的朝南埭曾经店铺栉比,廊下埭一直以来是民宅,而且道路局促如同巷道,宽仅2米,长也只有短短52米,再往西,就是西栅的地界。

  乌镇街道呈十字形,沿河筑房,东西两栅的上岸(与河流之间相隔一条街道)可以顺势坐北朝南,而南北两栅的朝向就显得勉为其难。地基不宽的人家被逼上岸坐东朝西;如地基宽畅,墙门朝西而主房向南,更有特辟里弄或东西向的河浜,千方百计使主房间向南。因此,南栅和北栅都有“朝南埭”。

  南、北两栅的朝南埭早些都有廊棚。廊棚大多沿河而筑,是店铺和民宅的延伸。一般向阳,临河有石帮岸和石桥洞,方便航船停泊。廊棚遮蔽风雨,方便过往行人,也是儿童嬉闹的乐园。不过对商家而言,它最大的作用却是招揽客商,暂时堆放货物。岸上的茶馆店、小吃店常在廊棚下放置几张板桌和长条凳,供老主顾落座。廊棚下比店堂里通气,视野也开阔,常常是先来者坐满了,迟来者才进店堂。米行收购粮食、鱼行、水果行及季节性的桑叶行业常在门前的廊棚下交易。每天上午,四乡航船云集,出市的人群簇拥在廊棚下,闹猛得很,是江南市镇特有的景观。早年乌镇商业繁荣,廊棚自然很多,有10余处,如东栅三里塘的黄家廊棚,西栅冶坊桥河南的蔡家廊棚。

  新中国成立后,周边乡镇各自发展集市,航船日益减少,乌镇市面大不如前。再加上私房改造,廊棚都成无主之产,任其自然坍塌。南栅朝南埭上的廊棚早已不复存在,倒是北栅廊下埭的廊棚,尽管规模不大,但还是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隔河望过去,廊下埭上一根根木桩支撑着黑黝黝的廊檐,屋后面露出水杉树疏散的,呈宝塔状的树顶。廊棚、屋檐如盖,与白墙、河水明暗对比分明,河岸条石斑驳,宛如一幅水墨画。(本文有删节)

  作者简介章晓艳,祖籍湖州,生长于乌镇。曾在桐乡市委报道组从事新闻采访多年,市委机关刊物任编辑10年。爱好文史,业余从事散文写作。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