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书天地正气 诗心中块垒 于右任《行书诗轴》赏析

2015年12月07日 08:5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行书诗轴近代·于右任立轴设色纸本147×49.5厘米君艺编号:130

  释文:南园急雨北园晴,载酒西园月又明。天上风云原一瞬,人间成毁不须惊。高坟玉碗儿孙盗,曲沼金鱼将土烹。凄绝范公穷塞主,力穷西北泪纵横。十年避居唐园之作。君匋先生法家正之,于右任。

  钤印:“关中于氏”方形朱文印

  于右任一生阅历丰富,不但以书法博得“草圣”的美名,同时也是革命报人、国民党开国元老和“中国监察院之父”。更值得一提的是,于右任的诗词文采和他的胸襟气度一样,极其雄健开阔,创时代之先。于老如此多的特质,凝结成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读其艺术作品,就如读其人生故事。我们不妨读读今天介绍的这件作品,同时了解一下作品里的故事。

  于右任最初学书,从赵孟頫入手,写得极其纯熟而丰腴。后专崇北碑,以致后期行草书都碑味十足。钱君匋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认为,于右任书法可分三个时期:魏书时期,行书时期,草书时期。于钟华老师则认为可分为前后两期:即早年魏碑和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的草书。不管怎么分,于右任写行书时间不长就过渡到了草书,这是事实。但他留下的作品极其丰富。

  这件行书诗轴,写于1932年5月。钱君匋先生有文章记载:“1932年5月,至陈望道家访问,适彼将至于右任先生家。谈未及,即邀余同往。至者,右任先生正拟出门,为视察日寇侵略之战场。问余等愿否同行,如愿,即可上车。望道先生得右任先生之邀,复再约余同登一车,向江湾等地前进,但见断垣败壁,满目疮痍,到处狼藉,惨不忍睹。归于上灯,留之便酌。酒三巡,余叩请右任先生作书法。立为首肯,即于其架上随抽八尺联书之,立成‘时雨光外物,大云庇九州’一联,犹感不足,复书‘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六尺联,并三尺立幅‘十年,避乱唐园’七律一首。”

  此行书诗轴,行中带草,一气呵成。线条时而枯涩缓行,时而疾风骤雨,气势磅礴。最明显的现象,是捺笔都不出锋,但仍有蓄势,内力十足,通篇气息达到从心所欲、朴素无华的境界。

  时于右任虚龄54岁,正值魏碑与草书创作的过渡期,所写内容为自作诗。此诗原是创作于1921年的唐园。唐园,为唐李氏园故址,在陕西三原城北东里堡外,时名半耕园,又名南园。园主刘子康为于右任旧友。

  读其内容,全诗的每一句都透着无奈和悲凉。于右任一生坎坷,从一个爱国的革命报人到中华民国开国元老,几番出生入死。民国十年,刚刚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的于右任,避难于家乡三原的唐园内,该诗即创作于那个时候。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政局相当混乱,军阀并起,南北政治势力分合无常,使得地处偏远但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西北局势加倍错综复杂。于右任受孙中山先生的请托,分别于民国六年5月、民国七年5月,先后两次于陕西督导靖国军,在其老家三原成立了靖国军总司令部,并亲自出任总司令。在众多战役中,靖国军总是以寡敌众,英勇无比。后来,由于孙中山的南返,多名军干部叛变,已深入敌后的于右任无法得到南方政府的任何帮助,几近绝望。“故人厚我,当捡我骸骨于战场灰烬间也”,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如是说。

  绝处逢生后的于右任,逃至三原老家避难数月。后翻越秦岭,到上海和孙中山会合,并任中央执行委员。从1931年起,他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长达三十四年,直至去世,这是后话。

  避难期间,于右任作诗数十首,多数的风格凄楚婉约,悲壮又无奈。如“一夕相惊已白头,天荒地变见餐秋。心如落叶飘难定,身似栖鸦绕几周……”(《民治学校园纪事诗》第四首)感慨自己身世飘零,悲从中来。又如“慷慨当年此誓师,回头剩有断肠诗。三秦子弟多冤魂,百战河山倒义旗……”(《民治学校园纪事诗》第十首)诗中有对牺牲将士的痛惜,又有对军内军官叛变的痛恨。

  最为悲壮凄凉的就是这首《移居唐园诗以纪之二》。据君匋先生文中记录,于右任与他及陈望道一同“视察日寇侵略之战场”的战役,指的就是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九一八”事变以后的1932年1月28日,日寇又悍然出兵进犯上海闸北。国民党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击敌人侵略,苦战33天,激战100多次,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损兵1万多。但最后,由于寡不敌众,十九路军退守第二道防线。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面对“断垣败壁,满目疮痍”的战场,身为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或许又回忆起了十年前走投无路、避居唐园的凄凉景况,一气呵成,写下旧作,以浇胸中块垒。书中,有诗人的悲苦,更有军人的悲壮。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