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蔡一先生和《乡史拾遗》

2015年11月30日 09:1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利明

  案头置放着一本有点泛黄破损的书,是蔡一先生的《乡史拾遗》。扉页右上角,是蔡一先生当年赠书时的亲笔题字。1994年,我经常写些有关崇福人文乡土方面的文章,但对老崇福了解不够,经文友徐自谷先生的引见,有幸拜访了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蔡一先生。

  那年的1月23日下午,我在徐兄陪伴下去春风桥堍东面蔡一先生的家登门拜访,天气很冷。午后的阳光斜射到窗棂上,照得我心里很暖和。在窗明几净的客厅,我见到了很儒雅的老先生。他离休在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乡土文化的收集整理编写工作。他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叙谈了很多崇福的人文掌故之事。先生思路敏捷,言谈举止亲切自然,当得知我是教师并喜欢写文章时,很高兴地拿出一本他刚编辑出版的《乡史拾遗》,并题上工整的字送给我。我恭敬地双手接过书,心里非常感激。

  此后,我仔细虔诚地阅读他的《乡史拾遗》,由此了解了很多崇福的故事,也知道了这位平凡的老人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

  蔡一先生是崇福镇人,桐乡市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嘉兴市历史学会会员,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桐乡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委员。他是我市博物馆离休老干部,长期从事乡土史搜集研究工作。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致力于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潜心于此,废寝忘食,从不中止,精神所至,令人肃然起敬。

  范树立先生撰写的文章中记述,蔡一先生在1948年,收藏了《新崇德民报》。他还收藏了解放初出版的《崇德报》,这份报纸上刊登着他自己的一首诗歌。蔡先生曾经遭遇两次劫难、三次抄家,但仍是把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了下来,非常不易。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蔡一先生终于搜集到吕留良、徐自华、崇福寺、孔庙、城隍庙、中山公园等相关的大量乡土文史资料,约有150多万字。他多次寻访考证吕留良墓遗迹,并出版《乡史拾遗》等崇德文史资料汇集四本,为编纂《崇福镇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史资料。他家里墙上,挂着一副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这正是他的乡史情怀所在。

  蔡一先生赠送我那本《乡史拾遗》,只是他辛勤工作、众多成果的一部分。《乡史拾遗》的内容主要是:桐乡市土史略,濮氏家族与濮院镇,崇福寺史踪,吕留良家乡遗迹考,张履祥和《补农书》,太平天国后期的桐乡,清代《语溪十二景》考略,秋瑾与女弟子徐小淑,民国时期崇德三要政记述等。

  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实际很不简单。一部分内容,是蔡一先生的见闻;一部分资料,是蔡先生实地了解考察得来;还有不少资料,是整理镇上老一辈人的口述得来的。为确保资料的准确性,蔡先生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实地去调查镇上的古迹遗存,如唐代和明代石刻、清代著名画家吴伯滔的故居、太平天国“归王府”、清中期著名金石家蔡锡琳的“待雪楼”和“荔香室”,以及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劳布政司”,民主革命家秋瑾住过的“徐自华故居”等。他的这些第一手的文史资料,都颇为珍贵。

  几年来,我写些有关崇福乡土文化的文章,有时总要去翻看案头的《乡史拾遗》。《乡史拾遗》给我的,不仅仅是蔡先生呕心沥血凝聚而成的史料,更多的是他的品质、人格、精神所带来的鼓励。

  2011年12月19日,蔡一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7岁。他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留给后辈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将是永存的。手捧《乡史拾遗》,心中再次对蔡一先生道一声:“衷心感谢!”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拾遗 文史资料 乡土 了解 崇德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