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风啊,水啊,一顶桥

2015年11月18日 09:03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玉林 摄影 李剑铭

  木心先生生前有个心愿:有一座自己的美术馆。四年前,木心躺在病榻上,见到美术馆的设计稿时,只说了一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如今一个个由巨大的“盒子”组成的美术馆,临水环绕西栅元宝湖而立,正门入口处有一顶长长的木桥。我们从桥上走过,微风拂面而来。“风啊,水啊,一顶桥”这句话悬挂在美术馆正门口,成了一句富有诗意的广告语。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举行开馆仪式,我应陈丹青馆长之邀有幸光临了这一盛况。

  木心生前曾经在世界上不少地方的美术馆举行过个展,但是在大陆还是第一次。在一个音像展厅里,我触摸桌上的屏幕,戴上耳机,看到了木心生前的生活场景,同时听到了木心的声音,似乎木心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个美术馆其实兼有美术馆、文学馆和图书馆三大功能。文学馆展出了木心各种版本的作品和大量手稿,其中有写得密密麻麻的“狱中杂记”。图书馆是一个阶梯室,书橱里陈列着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提到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的大量著作,都是民国时期的版本。在美术馆展厅,除了展出木心的美术作品外,有一个特展是“林风眠与木心”。木心师从林风眠,1950年初次见面,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木心曾经写过一篇悼念林风眠先生的文章,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哀思。

  对于木心的画作,说实话,我看不懂,因为我是外行嘛!但是,这次来参加开馆仪式的各地美术馆馆长,对木心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有人评述,“在文学上他是音乐家,在绘画上他是魔术师。”我看到过画家曹立伟的一篇专论,题为《私人曙光——评木心水墨》,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木心文学的光芒可能遮掩了木心绘画的成就,这是容易出现的情况。他的文学精彩缤纷,火树银花,他的山水画好像出自另一个人之手,呈现了不同的景观,冷寂下来,孤绝起来了。如果说木心的文学是有对象的,是与读者、朋友的对谈聊天,他的山水画便是无对象的,有种私人性,像他的独处。”这是对木心的精辟的评述。

  木心八岁开始习画。乌镇东栅有个叫陆渠清的老人(木心在植材小学就读时的同学)曾经回忆说:“孙仰中(木心的学名)读小学时就喜欢拿支毛笔用墨汁在纸上画画。当时我们都啧啧称赞他。”1946年,19岁的木心在杭州举办人生第一次展览。他曾参与过多次大型展览会的美术设计工作,曾担任过上海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

  前不久,植材小学两位校长约我一起去上海访问徐昌酩先生。徐老也是植材小学老校友,1929年生于乌镇,1946年赴沪拜师学习织造纹样设计,1954年开始在上海外贸从事美术设计工作,自1985年初调入上海美术家协会主持工作,原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在访谈中,徐老说:“听说木心美术馆已经建好了,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回想年轻那辰光,我和木心都是搞工艺美术设计的,同是乌镇人,他比我大两岁,在上海时我们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一次是五十年代中期两人共同参与设计上海的一次展览会,另一次是六十年代初期一起搞上海外贸设计展。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埋头苦干,很少说话。他的工艺美术设计蛮勿错的。后来,‘文革’开始了,他被关进地下室,我也进了‘牛棚’。再后来他去了纽约,从此便失去了联系。”

  现在,木心美术馆开馆了。正如陈丹青先生在致词中所说:“木心终于有了自己的美术馆。可惜他没有福气,不能看到美术馆,不能看到自己的画这么考究地被挂起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