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华锐自控:做立足本行业的智能化方案解决专家

2015年11月13日 08:2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潘晓琴

  伴随着国家颁布《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思维的创新制造模式竞赛在全国范围展开,促进两化融合,加速转型升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智能工厂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成本、能耗、生产效率还是柔性制造,市场对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人力、能源成本和产品品质要求的多重压力,桐乡制造业对于卓越能效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下,桐乡有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生产自动化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服务的公司——桐乡华锐自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仅有17人的公司几乎以每年翻番的业绩高速成长。今年前10月,公司产值达到4500余万元,利润1000多万元。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5年时间还太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一位掌门人的梦想。公司总经理孙漪坚持认为从专注行业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定位。面对当下越来越多准备站上“中国制造2025”飓风口的企业而言,一旦自身定位不清晰、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将会被无情淘汰。在孙漪看来,定位既是企业面临选择时的标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我们将一直立足于玻纤和医疗器械两大行业,秉承‘专业、敬业、奉献’的理念,以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系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孙漪坚信有了正确的定位,集中精力、人力、物力,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推动,华锐自控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企业名片

    桐乡华锐自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由振石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成立,是一家以工业自动化为主营业务,集科、工、贸于一体,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工程服务和产品销售的企业。同时设有南京办事处。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软件和终端一体化信息技术,有效地将各行业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先进的自控技术相结合,为客户量身定制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产品销售、方案咨询、安装调试与售后服务。

  企业在玻纤和制药机械行业,拥有丰富的研发案例,已经成功为客户研发新设备几十余项,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并且每年都在行业期刊上发表技术论文。

  经验是时间最好的馈赠

  要“智造”未来首先要了解行业

  记者:作为振石控股集团的一员,当时为什么要成立一家这样的企业?公司的业务范围有哪些?

  孙漪:公司是由振石控股集团投资成立的一家以工业自动化为主营业务,集科、工、贸于一体,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工程项目设计、研发、安装、调试等服务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并代理销售各类品牌电气及自动化产品的高科技技术企业。

  之所以成立公司,是因为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很多智能改造项目需要推进和实施。公司的成立填补了集团缺乏自动化工程的空白,现在我们不仅为集团内部解决技术需要,也积累了不少外部业务,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玻纤和制药机械两大块。

  记者:听说你一开始是玻纤行业的供应商,现在成为自控技术装备公司的负责人,你怎么看自己的这次转型?

  孙漪:目前行业中智能制造水平最高的是汽车行业,如果你深入去了解,你会发现,汽车行业的每一条完美的生产线,肯定是行业内的人研发的,而绝不是一个不懂行业的外界工程师能做出来的。我想说的是,所谓的工业4.0概念,必须要有行业内的人来试试,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懂需求,没有一点积淀是造不出完美生产线的。

  我在玻纤行业从业十多年,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转型做这个行业的智能技术装备,这些经验是我的基础,也是我的优势。

  记者:现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来以后,“机器换人”需求大增,有很多企业都想来智能制造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你觉得要做好这个领域,需要具备怎么样的素质?

  孙漪:我举两个例子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第一个,我们刚刚研发成功了一款AGV小车,这是一款帮助玻纤生产过程中女工搬纱线的小车,我们计算过,一名女工一个班时大概能搬运220个纱团,每个纱团重14至18公斤,这样一天下来等于要搬6至7吨的纱团,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辛苦。我们新研发的这款小车,就可以帮助搬运,虽然用工数没有减少,但是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这样一款小车从设计到制造,我们要考虑非常多的问题,首先是是否节能、环保?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性价比是否最高?比如一开始我们设计的小车,就因为选用的电池太重,一名女工根本换不了电池,就放弃了。现在这款小车我们用两节8.2安时的电池就可以连续工作30个小时,充一次电只需要四五度,非常便宜、节能,而且电池公司每3至5年就会进行回收,也非常环保,重量也很轻,此外,我们每台小车上还有触摸屏,有以太网接口,方便未来大数据的收集和运用。这样一台车研发时间是多久?3年。

  我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干我们这行,除了懂行业,知道需求以外,还必须沉得下心来,研发的过程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之前做过一个机器手臂,卖出去已经2年多年了,但因为生产数据的不断变化,我们都需要不断派人去重新做“定点”,也就是不停地做好后续服务工作。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这行其实是服务性行业,必须要做好服务。

  一支小而精的团队

  高科技企业的关键在人才

  记者:我来的时候看了一下,我们的团队人很少,好像只有十多个,而且非常年轻,请问这样一个团队,是如何打造出年生产总值近5000万元这样的成绩的?

  孙漪:是的,我们公司在桐乡算上我只有10个人,南京办事处有7个,一共只有17个人,除了我以外全是85后。

  我认为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我们的团队非常专业,也非常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非常好。我们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不用打卡机,也允许事后请假,但大家都非常自觉,氛围很好。

  记者:在桐乡,要做智能化装备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人才瓶颈是如何克服的?

  孙漪:我们提供的是技术与创意,不需要花巨资投入设备,不用担心原材料供应,只需要做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的确,在桐乡这样的县级城市,人才缺乏是公司发展最大的瓶颈,招人难、留人难普遍存在。在这方面,公司有一点让我比较骄傲,那就是自成立以来,没有一名员工主动离职。

  这一方面是我们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招收的基本都是桐乡本地人,并打造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我们会经常性地请行业内的专家来讲课,以专题形式举办工程师交流会,分享经验。同时,我们也经常将员工送出去培训,比如去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我们公司每年都要求员工交一篇论文,每次出去参观学习以后都要写观后感,这也是督促大家保持学习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员工的薪资待遇,我们的工资奖金在同行业中属于中上等水平。

  考虑到公司进一步发展,需要招募高端人才,我们想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设立人才基地,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大城市的人才资源,服务公司。

  记者:你刚才提到我们团队的合作精神非常好,大家都能互帮互助,这样的氛围是如何营造的?

  孙漪:首先,我们在招聘选人的时候,除技术、专业水平之外,我们更加看中人品。因为技术、专业水平是可以不断培养的,但人品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很难改变,我选的人必须要能够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其次,要说到我们的考核。我们对员工的考核并不是把业绩放在第一位,而是以学习来进行考核。因为公司团队人很少,每个人的学习、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工作量我也非常清楚,因此我会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来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员工不至于太过计较业绩,这就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当然,这种方式仅仅适用于目前这种小规模的团队。

  我们离工业4.0还有多远?

  “桐乡制造”要通向2025首先要做好工艺标准化

  记者:现在华锐自控遇上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上有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有桐乡迎来“一业一网”的机遇,请问公司准备如何借势而为,谋求更大的发展?

  孙漪:从业务上来看,确实我们现在的机会很好。但我认为,华锐自控还是要立足本行业,先把自己行业内的工作做好。我相信沿着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应该可以成为行业内的智能化方案解决专家。

  记者:有人提出“自动化技术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出路”,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孙漪:在未来五年里,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原材料、能源成本的上涨,中国制造业将经历由粗放型、低附加值模式向集约型、高附加值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基石,工业自动化装备面临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双重机遇。

  但是我认为,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打造工业4.0,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工艺标准化。德国制造代表了全球最顶尖的制造技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德国制造屹立不倒,并最先提出了工业4.0概念,如果深入研究,会发现,他们的生产工艺制度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相比他们,我们在这方面落后很多。我们更多的是人在控制工艺,可能一个车间,这个车间主任领导下是一套工艺制度,另一个车间主任领导下又是另一套工艺制度,这样一来,自动化技术很难推广。

  现在也有很多企业要上智能项目,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在原有的生产制造环节做好工艺制度标准化的工作,否则硬上一些所谓的智能项目,最终可能会“烂尾”。

  记者:公司有什么样的发展愿景?

  孙漪:华锐自控就好像一个智能大脑,为一切自动化控制提供策略和方案,我们最核心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用技术为客户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竞争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人为本,以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系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继续致力于玻纤行业、制药机械、装备自动化、节能降耗等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持续研发,做行业内的领军团队。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