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大学生创业,有梦想,有艰辛

他们很希望有人“扶一把”,桐乡正在酝酿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2015年10月29日 09:2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孙怡/文 陈为民/摄

  下一个任正非是谁?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媒体创意专业的大四学生王照森,偶尔会向一起创业的小伙伴憧憬自己能成为这个世纪的幸运儿。问及理想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实业兴邦,成为像任正非一样的商业思想家。”

  大学生年轻,有激情,敢闯敢干,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最适合创业。“创业”这个词在大学生内心蠢蠢欲动。然而,资金、职场经验、人脉关系……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道考验。

  他们中,有部分人坚持了下来,有的年营业额已过百万元,并获得了上百万元投资,事业蒸蒸日上;有的仍蜗居民房,为“超越任正非”的目标挣扎奋斗。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大学生应届高校毕业生727万,但大学生创业率仅1%,其中成功率又只有10%。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与他们的创业热情相比,当下的政策、环境又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帮助?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从第1步到第N+1步

  站在记者面前的小伙子,挺拔的身材、白皙的皮肤,穿一套略显宽松的深蓝色运动服。“30岁左右拍一到两部知名电影。”或许于别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梦想,但对于24岁的骆广宇来说,这是他的目标。

  骆广宇,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2011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杭州人。他的头上,已戴上了很多的“帽子”:嘉兴市创业典型、桐乡市最美青春榜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项目负责人等。“您好,我是小骆。”骆广宇喜欢以这样的称呼作为开场白。

  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步你将迈向哪里?在骆广宇的人生字典里,每一步都有着“精准”的规划。他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创业路上的华丽转身――从宇视传媒工作室到桐乡市宇视传媒有限公司。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并不是一时的幸运,而是要用努力与汗水换来的。2013年,以工作室为基础奋斗的骆广宇,经朋友介绍,接了杭州一家企业的宣传片。这是骆广宇工作室的第一个大单,他竭尽全力,只为了能尽可能地拉近与“完美”之间的距离。

  早上7点起床,骆广宇每天屁股贴着凳子的时间有八九个小时。那段日子,为了节省时间,除了专业课,他几乎不出寝室。令他欣喜地是,一个月后,当宣传片交至客户手上时,赢得了满意的评价,也让他的小金库赚得满满的。“这笔报酬,在我心里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骆广宇说,它就像里程碑一样,在我的人生里是第一座。

  企业宣传片、商业微电影、广告制作、晚会组织策划……3年时间,“宇视传媒”业务越来越丰富,从承接2012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到2013年嘉兴市政府与IBM合作峰会的相关宣传片制作,一路走来,骆广宇走得坚定又自信,正如他所说的:“学以致用,把技能转变为经济效益,就是一种成功。”

  如今,“宇视传媒”的规模已不容小觑,目前杭州、桐乡两地已拥有员工20余人,营业额近200万元。谈及未来的发展,骆广宇坦言,他想将公司业务逐步向影视项目开发上靠拢,从当一个电影参与者开始。“我对电影领域充满了一种奋进的激情。”骆广宇说。

  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放眼身边,创业在今天似乎变得简单。然而,在浩浩荡荡的大学生创业大军中,成功的比例毕竟不到10%。许多大学生创业,正遭受着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人脉资源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小打小闹不成事,肯定得建一个公司,我不喜欢束缚,朝九晚五的工作不适合我,我想自己当老板。”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大四学生彭翔宇如是说。

  2014年2月,彭翔宇与他的几个山东老乡共同创立了工作室。为了进一步发展,当年11月又成立了桐乡市精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从“安防进社区、平安你我他”大型公益活动到石门鞋帽城奠基仪式,“精度”一路走得并不顺利。“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学生这个身份,在谈业务的时候,我一般说自己已经毕业了。”面对记者采访,直爽的彭翔宇说得直截了当。他说,学生这个身份令他有些尴尬,甚至被别人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也因为“学生”这个身份与不少订单失之交臂。

  彭翔宇说,今年8月,在某个活动的竞标中,就因为是学生创立的公司,被硬生生地踢出了名单。这对于“精度”而言,是一种难以言表的伤痛。“学生,不代表我们不专业;学生,不代表我们没有实力。”聊起那次竞标的失利,彭翔宇至今还有些愤愤不平。

  同样,记者在与焦点映画老总郑鹰格的对话中,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郑鹰格,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他认为,大学生的优势就是有激情、敢闯敢干,但社会却赋予其“不靠谱”的评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少数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继续创业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会选择求职打工。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记者走进一家名为桐乡白日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雪白的墙壁、一个木质的架子,上面摆放了20多件五颜六色、拇指般大小的玩偶,一张办公桌,在这个5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显得有些冷清。

  今年大四的黄佩佩是这家公司的运营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公司以销售手工超轻粘土玩偶为主要经营业务,通过微店、商家开业活动赞助作为业务拓展。“微店销售最重要的就是人脉资源,但我们现在人脉不足,公司目前的发展差强人意。”黄佩佩坦言,虽然他们采用了分销的手法,但是销量始终平平。

  这两天,黄佩佩与同伴正在策划“新生代”产品,从原本单一的超轻粘土玩偶,到“礼盒”,其中包含制作流程、外包装,通过产品升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希望借此“挽救”公司。

  桐乡将出台扶持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缺乏资金、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在市场大潮中很容易迷失方向。“拉一下”、“扶一把”,成为众多大学生创业者最热切的期盼。

  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有那么一块区域,那里包裹着创意的分享、思维碰撞的火花,那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这里,曾经“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意金点子。

  该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14年12月正式开园,首批11家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老板,就是那里的学生。

  据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园给每个入驻企业免费提供一间50~80平方米的工作室,以及一些必备的办公设施。学校还注资100万元成立了创业基金,每个入园企业均可申请,每年开展两次评选,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投资规模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学校会不定期提供一揽子服务,譬如开展创业培训、模拟公司创业实训、传递最新最实用的创业政策。

  据悉,目前桐乡仅有一所大学,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桐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正在日趋浓郁。

  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近5年来,桐乡已举办过4次青年创业大赛,大学生包含在“青年”这个群体中,近两年的青年创业大赛均以“电商”为主题。

  大学生创业是否有一定的资金补助?大学生创业是否有政策倾向?桐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桐乡市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在酝酿,将于11月正式出台。《意见》将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焦点映画”郑鹰格

  “精度”彭翔宇

  “宇视传媒”骆广宇

  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学生创业 桐乡 广宇 传媒 创意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