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这支科技团队让石门农业如此美丽

2015年10月28日 15:30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他叫陆建富,是石门镇农经中心主任,通过钻研水利工程技术,让石门智能化水利设施成为浙江样本;他叫费洪标,身为石门镇科协秘书长,30多年时间一直在农村科普岗位上发挥能量,前不久刚刚入围2015浙江“最美科技人”候选名单……在农业大镇石门镇,正是有这样一批人组成的科普创新服务团队,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发展之路,使“科技石门湾”亮点纷呈。

  石门镇科普创新一直走在桐乡前列,科普成为石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时尚元素。众所周知,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力量。这支科技创新团队的人员,大多是乡土人才,他们来自村、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有众多的回乡有识青年……但支撑起最大力量的,还是各个层次的农技人员。整个团队有近百人,尽管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从种植、养殖到水利、设备研发,他们的钻研领域几乎涵盖了石门农业的方方面面。

  一朵菊花做成一篇产业大文章

  蚕桑、湖羊、水稻和少量的杭白菊种植,这是2003年前石门农业的一个缩影,传统产业虽然历史悠久,但普遍存在着小而散、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难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特别是杭白菊生产一直延续着千家万户采、蒸、晒的小农模式。

  传统作坊式生产是利用日照来晒制干菊。碰上多雨的日子,菊花就容易发霉变质。而农村的土灶无法掌握好火候,菊花的营养成分很容易流失。石门农技人员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保持杭白菊的品质,就必须变革传统的生产工艺,大力推动菊花的现代化生产。石门与浙江中药材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等院校对接合作,对杭白菊加工设备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微波气流干燥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杭白菊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这一套微波干燥工艺,引领了当地多家菊花加工企业进入了气流烘干、微波杀菌加工的新时代。经过微波干燥后的杭白菊,由原先的饼状变为朵状,能有效防止发霉变质,并“激发”出菊花的香气,使杭白菊的身价倍增。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争创名牌,先后有“缘缘”、“三百年留香”、“菊之语”等杭白菊品牌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克服了传统种植和加工方法的弊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引导下,石门又通过基地核心区的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杭白菊种质资源圃,开展了优系杭白菊品种选育,通过提纯复壮,培育出了一批既有市场潜力又有高产优质特性的优系杭白菊新品种,又通过杭白菊花蕊施肥增产、杭白菊连作高产栽培、胎菊的工业化生产、杭白菊超细微粉生产技术研发等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提高了杭白菊的产量,增加了效益。

  2005年时,每斤新鲜干菊花价格只有18元,如今已增长到180元。石门镇杭白菊种植面积,也由2005年的4300亩发展到目前的1万多亩。

  石门农业以科技为支撑,曾经“一头羊、一只梨、一棵树、一朵花、一串葡萄”的传统农业有了“升级版”,以特色农业的品牌优势占领新的市场,以猕猴桃、火龙果、桑枝木耳、铁皮石斛、富硒蘑菇为新型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提升转型。

  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和本土科技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各类科技项目和创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长和成熟。以农业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为例,近年来,石门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9项,其中科技部星火计划引导项目8项,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项,拥有农业科技专利6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

  心中有“科普”,惠农不停步

  这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中,费洪标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1981年,他从部队退伍返乡后,30多年来一直在农村科普岗位上辛勤耕耘,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费”。

  杭白菊种植中会产生大量秸秆,以往都被丢弃白白浪费了。如何把秸秆有效利用起来呢?费洪标和同事们把目光聚集到了湖羊养殖产业。随着新农村建设,湖羊规模化养殖已成为趋势。但是,饲料结构单一、饲草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规模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菊花秆能否作为湖羊饲料?他发明的“杭白菊秸秆湖羊专用饲料”通过青贮技术,利用发酵微生物降解处理,有效解决了当地湖羊冬季饲料短缺的矛盾,一举两得。该专利技术被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列为重点推广优先扶持项目,促进了该发明专利成果在浙江省的转化和应用。

  蚕桑是石门镇的又一个农业主导产业。费洪标和同事们深深意识到蚕桑要靠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来提升效益,通过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桑叶产量从原来的全年每亩不到1500公斤提高到了现在2300多公斤。通过改造全镇8730亩老桑园,让桑农有了更高的效益和积极性。

  在科普惠农工作上,老费更是不遗余力付出。新农村科普茶馆、农技科普超市、桂花科普植物园、新农村科普主题公园、科普漫画创作基地、猕猴桃科普基地、千亩梨园科普基地、森林科普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科普点星罗密布点缀着石门特色农业。一位前来视察的浙江省林业厅领导在看了森林科普馆后感慨:“想不到石门一个小镇都能建起这么好的森林科普馆,真不错。”

  虽然还有几年老费就要退休了,但他希望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广泛地把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再加一把劲。

  作为当地农技一把手的陆建富是水利研究的好手。他自主创新成功研发的远程遥控智能化泵站及防盗监控系统,获发明专利2件,不仅让石门智能化水利设施成为浙江样本,也为石门农业产业丰收奠定了扎实基础。他被评为水利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基层首席水利专家。

  正因为有着这样一批心系农业、情系民生的基层科技人员,石门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普工作模式,农业科普更接地气、更有力量。

  如今跨入“互联网+”时代,在科技团队人员的推动下,石门农业迎来了更多新的发展。

  特色农业促成了乡村旅游的兴起,科技团队提出发展科普旅游,建设了千米梨园文化科普长廊、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科普展示厅、中国杭白菊科普馆等石门湾科普旅游十八景,把科普融入各个景点之中,以科普推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推动提升科普教育水平。9月下旬,石门镇华圣科普信息化教育基地揭牌暨石门镇2015金秋科普游启动仪式在华圣科技园举行。该基地将与桐乡市中医学会开展长期性健康知识普及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借此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化工作内容,并与台湾东吴大学专家开展组培技术远程视频交流、网上健康养生科普苑、网上中医健康科普讲堂。

  这一系列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新阵地,无疑将成为提升当地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也将进一步推动石门科普旅游发展。

  石门镇科普工作还紧紧围绕全市和全镇的中心工作开展,如助力“五水共治”、助力森林城镇创建等。通过上级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科技团队多次邀请中科院厦门环境所、浙江农科院、嘉兴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为石门河道整治进行论证,科学提出了开展植物生态绿岛净化水质,微生物清淤,水生植物布点,草、鱼混合种养,太阳能微动力治水,生态河岸建设等方式方法对河道水体进行科学修复。

  此外,石门镇还在殷家漾村建立起“五水共治”科普教育基地,组织每个村的科普宣传员举行会议,讨论如何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每个村张贴“五水共治”画报、发放“五水共治”宣传手册等,提升群众的治水意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桐乡新闻网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