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太虚大师的不惑之年

2015年10月26日 08:1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徐玲芬

  民国十七年(1928),太虚四十岁。古人云,四十而不惑。对太虚来说,这一年,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可以称得上是“大惑转折之年”。他的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困惑,尤其对于佛教,他似乎也偶有离心之势。

  从印顺大师《太虚大师年谱》中可知,当时,太虚再次陷于极度失望之中。自普陀山出关以来,太虚以佛法救世之雄心大力推进佛教改革,却一再受挫。民国十年,他受挫于净慈寺,深知凭借禅林以改进之不易;民国十三年,他再次受挫于武院,深知凭借信众资助之不易。

  就在这一年,太虚与故乡、俗眷有好几次的亲近。这在他的一生中,也是难得的经历。就在前一年,即1927年,太虚偶过海宁长安镇——他的出生地,闻一熟人谈及母亲遗在洲泉李家三个弟妹的消息,很是欢喜。而之前,他一直没有和家人联系。这年夏天,太虚约晤胞妹于上海敬心寺。详细的会见情景,我们无从知晓,他的自传中也没有更多的记录,仅是一笔带过。

  1928年的春节,太虚是在家乡崇德度过的。当时,太虚造访福严寺方丈古华大师,在寺中住了几天。太虚于此期间作了《崇德访古华禅兄咏福严寺四景》。

  此“四景”,一为《石补钟》:十年前忆旧烟萝,回首云峰岁月磨。数杵钟声闻石补,一湾流水夕阳多。二为《绉云峰》:挥金赠石两英豪,留得人间风节高。好与禅林并千古,天中山傍涌云涛。三为《挂瓢亭》:千水万山一钵瓶,红尘白浪醉难醒。归来万事齐收拾,留得高瓢挂此亭。四是《阴阳镜》:古镜当台着眼看,阴阳未判宝光寒。等闲尝尽人生味,只是甜咸苦辣酸。

  江南名刹福严寺,位于旧时崇德县同福乡,今桐乡市凤鸣街道。据寺中石补钟铭文记载,该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至今已1500多年了。福严寺历史悠久,寺藏珍贵文物、名人字画甚多,其中“福严七宝”最为出名,这就是绉云石、石补钟、阴阳镜、释迦玉佛、马皮鼓、五百罗汉、玉晖金铣匾。太虚大师写的其中一、二、四首,便描写的是福严寺三宝。

  太虚大师自十六岁出家,云游四海,在外奔波几十年,很少回到家乡。这年,他回乡过春节,在福严寺访老友古华大师,见景抒情,写下这四首咏物诗,是很难得的一段故乡情缘。这四首诗,也为福严寺留下了珍贵的诗篇。诗中,太虚大师表达了对于佛教前途的担忧,也能让人看出他的伤感与落寞。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可是,四十岁的太虚大师,却多了一丝困惑。从太虚这一年的行踪及其诗文著述中,贯串以寻,不难了解其心迹。他在《告徒众书》曾提到“或转身从事十善菩萨行”,即是入俗之意。当然,太虚大师信愿真切,决非一般舍佛之类。他所谓的“入俗”,实际上是他提倡佛教弘法的与时俱进。

  这年春,太虚作《立春有感》诗曰:微雪明明见,寒云密密封。远山增黯淡,流水自叮咚。人已度新岁,天犹带旧冬。乾坤不终蛰,一震起潜龙。诗中可见其心底甘心于蛰伏、终要“一震起潜龙”的愿望仍在。

  暮春,太虚与阔别十年的老友昱山重逢于杭州灵隐寺,两人盘桓三日,互有唱和。太虚作一诗云:春满湖山花满林,连朝阴雨阻探寻。老天不解如人意,何日方能慰此心。傥得狂风腾虎啸,尽教枯木作龙吟。浮云扫却晴空现,涌出红曦换绿霖。从诗中,同样可以看出太虚失望中的雄心犹在。

  这年的三月,国民政府又有改僧寺为学校之议,并有庙产兴学之具体方案,拟向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对此,佛教界大受震动,太虚等僧伽呼吁制止。这年六月,太虚应邀自上海赴南京谒见蒋介石,提议最好能组织一个可以统一僧俗两界的佛学团体。蒋介石赞同其提议,之后便有了中国佛学会的筹创,中国佛教始有正式组织的雏形。

  不久,太虚回到上海,开始筹备游化欧美之行,开启了弘法世界的新阶段。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