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赵之谦画作赏析

2015年10月19日 08:41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吴赵风流——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特展”于9月12日下午六时三十分在澳门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并将持续至11月15日。

  市政协主席池晓明作为内地三家藏馆代表之一致谢辞:玉成此展既向澳门同胞全面呈现两位大师的艺术成就,也是实现了钱君匋先生生前的愿望,这对于我们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澳门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并存共融的文化,希望以此展为契机,期待两地今后在更宽领域、更大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共促两地文化繁荣和发展……

  此次展览的组织者及参展单位对作品进行了精心挑选,逾200余件(套)书画印作品较为系统完整地展示了吴让之、赵之谦在书画印上的艺术成就,其中不乏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珍品。

  今天《鉴赏》为你带来国家一级文物——赵之谦花卉四屏《牡丹图》、《紫藤图》、《荷花图》、《梅花图》,以及餐经养年、二金蝶堂印赏析。

  金石入画气如虎掷笔千花万笔舞

  在晚清艺坛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绘画,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篆刻上,他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影响着后来的一大拨篆刻家。另外,他的诗文、艺术理论著作等均成就卓越。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相比,他诗、书、画、印“四绝”,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然而,对这样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家,后人的关注和研究并不多,钱君匋先生是研究赵之谦艺术最身体力行的一位。建国以来最早关于赵之谦的文章便是钱君匋撰写的,名为《赵之谦的艺术成就》,发表于《文物》1978年第九期(1963年初稿)。而其收藏的赵之谦137件书、画、印精品更是珍贵之极,现全部珍藏于君匋艺术院,成为全国各大博物馆藏赵之谦作品之首。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享年56岁。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

  赵之谦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家里藏书颇丰,又从小刻苦好学,基本功扎实。尤其好研究汉儒经学,以及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

  打开新局面后,赵之谦以书、印、金石入画,并融合前人的画风,较之于前阶段,碑学线条,印章章法,金石趣味已成为其作品表现的主要手段。此四屏条便是赵之谦后一阶段相当成熟的具有“金石画风”的代表之作。

  这四屏条每件有近两米五十高度,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分别为牡丹、紫藤、荷花和梅花。其用线充满了“以书、印入画”的审美情趣。

  赵之谦的篆书在书法史上成就斐然,其篆对其绘画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在《牡丹图》中枝干的用线就体现其篆书用笔特点。赵之谦之篆,以侧媚取势而出新意,这正好可以适应画面的变化和表现物象本身的丰富性。就像牡丹老杆苍老多结疤,中锋用笔有平滑顺当之弊,而侧笔逆势易得苍老生涩之趣。此作的构图也有特色,巨石的位置几乎占据了画面一半的空间,却并不显得挤迫,石上洞眼内牡丹杆子依稀可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气势。观其巨石、树干的用笔,没有写碑的功夫如何画得出来?

  其用魏碑、篆隶笔法入画后,作品气局明显扩增,从而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以下这件《荷花图》便是最好的例子。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