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七旬竹编师傅:我的手艺谁来传承

2015年10月13日 08:3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 者 宋彬彬 通讯员 吴富江

  竹海茫茫,微风吹过,竹林间沙沙作响,恍若置身于电影《卧虎藏龙》里的场景中。一根根细长的竹子,在竹编师傅的手艺下,编织成了一只只生活中常见的竹篮、竹筐等。竹编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谈到手工竹编的老师傅,在桐乡能找到的恐怕寥寥无几。在崇福镇留良村,就有这么一位从事了六十多年竹编的老师傅。

  从15岁开始拜师学竹编,至今已经从事了60余年。竹编的各种粗活细活得心应手,年轻时先后曾在留良大队、留良公社的竹器厂里工作,现年75岁的崇福竹编老师傅曹永泉的手艺远近闻名。

  曹师傅说,由于种桑养蚕在当时很普遍,所以做竹编在当时算是个不错的行当。1975年,大约是曹永泉女儿上小学的时候,他到公社的竹器厂做工,每个月工资能拿到46块钱,不过其中40元要交到大队买工分。“当时编的大多是竹筐、竹篮、斗箕、捻莆、竹匾等农用生产资料,全部定向销售给供销社支援农业生产。”他说,当时学手艺的年轻人比较多。

  曹永泉现场演示了竹篓的编制过程。编竹筐用的竹片条很薄,这些薄竹片条要从一根直径约5厘米的毛竹中取得。曹师傅用篾刀将毛竹对半劈开5次,然后将最薄的一条放在刨片机上再分成两层,才达到理想的薄度。

  做篾工需要手巧心细,由于经常要拿着篾刀、接触竹子,曹师傅的一双手都起了茧子。就是这双巧手,曹永泉撑起了五口之家。

  在1980年左右,老曹离开竹器厂,开始上门到生产小队的共育室修理竹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曹永泉就在家里做活了,当时,家家户户还种桑养蚕,对蚕匾的需求量比较大。每年开春的时候,他要去给农户修补蚕具,到了春夏之交,又有大批的蚕匾要做,忙得不可开交。“父亲最忙的时候,我记得他在虎啸李家坝村整整呆了两个月,我们村走过去要一个多小时呢。”

  畚箕、竹篮、米筛……几乎农家说得出来的竹编器具,或者结婚用的竹器等,曹永泉都能信手拈来,是少有的竹编粗细活都会做的高手。在他家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竹编工具,他编织的竹器已经不计其数。

  竹编是门苦累活,由于常年累月用手拉篾丝,曹永泉的手指经常受伤。加上长期在室内做工,他也患上了骨刺,身体明显比以前要弱。“我的子女都跟着我学过,但是拉篾丝这关吃不消。”谈到自己手艺的传承,曹永泉也很无奈,他的儿子虽然学了竹编,手艺也还不错,但是也不编器具了。

  现在不同了,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少,竹匾生意也不好做了。出于兴趣,碍于乡亲们盛情邀请,曹永泉还会做些日常小用具,比如鸡笼、竹篮等等。“现在反正生活过得去,做得动嘛就做做,多活动对身体还是有益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