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呆头大伯”的雨伞

2015年10月12日 10:21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朱家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所听到的,至今已尘封了半个世纪。

  老人姓孙,孤身一人,街坊邻居也说不清他的大名,“大伯”成了他的名字。由于老人平时有些迷迷糊糊,成天走路低着头,并带着一把老式竹柄油布雨伞,也不愿与旁人打声招呼,所以邻居背后都叫他“呆(念“毒”)头大伯”。

  老人住在濮院镇南河头一间破烂的小公租房里,没有经济收入,平时靠种几分自留地(解放前遗留下来)苦度光阴。白天下地劳动,傍晚他在家里喝上一小口白酒后,就会吟起些古诗来。听街坊说,他原先曾读过书,也曾在乡下小私塾里当过教书先生,有些学问,还会些拳脚功夫,程度如何,已无人得知。

  由于呆头大伯性格脾气古怪,家里脏乱,没有人与他来往,只有我们几个小孩成了他家的常客。除了要想学几招什么“壁上挂油盏”、“地下挖金山”的武功外,主要是要听老人讲故事。老人故事很多,有“文”的也有“武”的。例如几个穷秀才到富绅家讨酒肉吃,但主人把秀才狠狠推出门去后说了“闭门推出禾乃去”,秀才气极,马上答出“隔墙抛出内人来”,说明了来意,又讨了便宜;“武”故事都是讲些“大侠甘凤池”、“来无影去无踪的血滴子”之类的武侠传奇事。但有个特点就是故事从来没有讲完整过,总是有头无尾,说罢就要赶我们回家去。

  听老人讲故事已没有新鲜感了,我们就想听听老人自己的故事。可是无论怎样求他,他就是闭口不谈自己的事。我们就天天磨着要听,终于有一天,他谈起一件令人震惊的经历。

  那是抗战时期的一天下午,老人从嘉兴地界的乡下返回濮院,路上要经过一座日寇盘据的碉堡炮楼。当时时值黄梅季节,绵绵细雨让人心烦。炮楼里的日寇虽无精打采但对来往的中国百姓还是凶狠地仔细盘问搜查。老人背了一个包袱,手里照例拿了一把长长的竹柄油布伞,低着头走来。

  这天守炮楼的两个日寇,一个进城去了,剩下一个凶狠狠地搜查来往行人,老人慢慢走近时,日寇让他把包袱打开,边用军刀挑拨着每件衣物。检查完后,又叫大伯把手中油布伞打开来检查。大伯心里窝火,眼看天色将晚,还要赶好多路才能到家,但又不能硬闯脱身。老人就想要教训一下日寇,于是对其说,先生您这把刀快吗?能斩断我的竹柄伞吗?日寇不屑一顾地把刀斜劈向雨伞,一下子雨伞伞面布与伞柄分成两半,伞柄成了一根尖头的竹棒。说时慢那时快,老人飞快地把手中竹柄的尖头向日寇肚子刺去,只听到“啊”的一声惨叫,也不知后事如何,老人转身就跑……

  这大约是呆头大伯人生中最为出彩的一件个人隐事,也从未对别人说起过,怕遭是非。对我们几个小孩子,他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了我们。直到如今,当我回忆起昔日往事,特别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心中不觉涌出对老人的一片敬意。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