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缘缘堂前合唱校歌,“弘丰传人”共忆先贤,《护生画集》回乡展览

只为铭记永远的子恺情怀

2015年09月16日 12:4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昨天,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艺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丰子恺先生逝世40周年,他的艺术信念和人格品性却随着时间的流淌日久弥新,桐乡专门举行了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40周年系列活动。打开尘封的旧画,翻看泛黄的《缘缘堂随笔》,仿佛听到先生喃喃情语:有关家乡、有关亲人、有关他所爱着的世界。昨天,丰子恺的亲属来了、他恩师李叔同的后代来了,著名的书画家来了,无数家乡人也来了,只为纪念先生,铭记一种叫子恺的情怀。先生从未走远,他一直存于你我心中。

  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40周年活动现场

  缘缘堂是归宿之所

  一场秋雨,缘缘堂更是苍翠得像要滴下来,书斋、石凳、一花一草仿佛生了根般驻在这里。正如先生所说,“看到从飘摇的舟中登上了陆,脚踏实地了。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归宿之处,我的家。”

  1975年9月,丰子恺在上海医院的病床上,仿佛预感时间不多了,对着子女断续地念了陆游的《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丰子恺外孙宋雪君说,外公至死都牵挂着家乡的缘缘堂。

  “外公应该想不到缘缘堂能再回来,更想不到今天大家还能记挂着他,这样的事也只能在家乡发生。”宋雪君温暖之余,更多的是感动。

  “古时吴越此分疆,北通沪滨南达杭,是我第三小学校……他年努力雪国耻,振我邦家光。”唱着《崇德县立第三小学校歌》,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学子们,从雨中缓缓而至,时间仿佛停止。

  这首校歌是丰子恺为母校所作,青年的报复与理想荡漾在歌词里,经过近百年时间洗练,如今石门小学的孩子们仍传唱着这首校歌。

  子恺情怀从来不会过时。

  在1985年缘缘堂重建开放时和1998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时,丰子恺的家属、学生和生前好友捐赠了很多珍贵的先生书画,不少书画名家前来缅怀先生,纷纷留下纪念先生的佳作,这也成为了缘缘堂的馆藏精品。昨天,包括7幅丰子恺作品在内的34幅书画真迹在丰子恺纪念馆二楼展出。

  《不畏浮云遮云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饮水思源》,当这些我们所熟悉的画面,在有些泛黄的纸上露出“真容”,还是让无数参观者感动,先生饱满的情感与仁爱的情怀跃然在纸。除此,华君武、赵朴初、钱君匋、吴藕汀等书画大家的作品也都让人意犹未尽。

  大师传人话子恺

  丰子恺和李叔同,这两位师生情重的大师成就了近现代文化界的一段佳话。如今,他们的后代仍在以艺术的形式延续这段佳话。

  昨天下午在子恺画院同时举行“弘丰传人——丰一吟、李莉娟书画作品展”、 “文心趣相——第二届子恺画院画师作品展”、 “和谐之韵——吕士民、演一法师水墨趣画展”这3个高规格画展,以此纪念先生。

  纪念活动上,40多位丰子恺家属从各地赶来。这让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鹏飞很是感慨:“传承不一定就是衣钵相承,看到他们这样一个大家族这么团结、和睦,家族中的人员在艺术、科技、音乐、翻译等领域分别取得很大的成就,说明先生的家传得到很好的诠释,这是对丰子恺精神最好的传承。”

  丰一吟,丰子恺的幼女,也是追随父亲文脉最多的子女。从50多岁后她才开始慢慢研习父亲的艺术,临摹父亲的作品,现在她的画还是被公认为最有先生神韵的。

  画神似,就连基因里流淌的对家乡真挚、质朴的情感也相似。丰一吟说,平时每年只在春节和清明才会回桐乡,今年因为有着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让她下半年也有了回家的理由。“周围大家都说着桐乡话,真是亲切又好听。”当大伙让丰一吟来几句正宗石门话时,她笑着说:“‘钢’,晓得啥意思伐?(钢在石门话中意为“什么”)

  李莉娟是弘一法师的俗家嫡孙女,1985年在广洽法师的见证下,学习佛法,并开始研习弘祖的书法。如今,她的书法作品深得弘祖“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神韵。李莉娟说,桐乡如同自己的第二故乡,不只因为这里有祖父最信赖的、自己敬仰的丰子恺先生,更因为这里浓厚的人文气息。“弘祖的书法和丰子恺漫画都传递着做学问与做人一脉相承的关系。”

  这次“弘丰传人——丰一吟、李莉娟书画作品展”分别展出两人画、字80幅。

  吕士民、演一法师展出的都是水墨画,展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中国漫画家艺术委会理事、安徽省漫画艺委会名誉会长吕士民说,这次是怀着崇敬、仰上的心来到桐乡,用自己的水墨漫画缅怀先生。“我从小就学习先生的漫画,学他的画法,更学他的文气和做人。”据了解,3个画展都将持续一个月。

  丰一吟提笔留念

  《护生画集》回家

  昨天的桐乡市博物馆注定是惊艳的,因为大师作品回家了,60幅《护生画集》真迹亮相,静静诉说着近一个世纪的善意。虽然只是“暂住”一月,但足以让家乡人激动感怀。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巨作,与恩师弘一法师等多位大师共同酝酿,历时46年才创作完成。浙江省博物馆原副馆长鲍复兴说,在《护生画集》中,我们看到的是丰子恺的人生智慧和他的大爱情怀。这个展览与其说是在纪念丰子恺,倒不如说是在对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表示敬意。

  “其实这不是《护生画集》第一次回家。”鲍复兴陷入回忆,当时他是桐乡文化局副局长,1985年的昨天,重建的缘缘堂落成,先生生前挚友广洽法师从新加坡赶来参加落成典礼,随身携带两个棕色的牛皮箱。“典礼前一晚,我们安排大师住招待所,他推辞了,带着皮箱在缘缘堂过了一夜。”

  而皮箱里面装着的正是《护生画集》全集,450幅画、450幅字,因为缘缘堂收藏条件有限,这部旷世佳作仅在桐乡停留一晚,第二天就去了省博物馆。

  但家乡人对这部巨著的守望却从未停止。

  当年,丰子恺一路走,一路看,画动物、生灵,画众生相,没有生硬的呐喊说教,只是用水墨淡笔,微风拂面般,告诉人们生活中的护生、护心。

  在展厅前端,一位妈妈牵着女儿,指着画里的母鸡和小鸡,轻问:“宝贝,知道这画的是什么吗?”“要保护小动物!”女儿天真的回答,让一旁的人们,相视而笑。

  丰子恺的家属也挤在人流中,仔细揣摩画中意境。丰子恺外孙宋菲君说,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护生画集》真迹,虽然全部都是黑白画面,但呈现的却是一个色彩纷呈、充满善意的世界。

  沈先生是丰子恺的铁杆粉丝,他几乎买遍了市面所有丰子恺的画集,包括《护生画集》,一遍遍看,很多画都很熟稔。 “今天看到真迹还是很震撼,画面语言更生动和富有情感。”在市博物馆3楼,同样从石门走出的著名画家吴蓬也画了100张的《新护生画集》,此次展出60幅,迥然不同的风格,构架,传递的却是一样的“护生即护心。”

  演一法师正在观赏《护生画集》真迹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