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个人,没有同类

2015年09月09日 08:1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周伟达

  这阵子,断断续续读完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补遗》,老先生太过聪明,与写字、绘画为伴,孑然一世。也周游各国,看过不少风景,半生漂泊,七十九岁回到故乡乌镇,五年后辞世。他躲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背后,说了一句:“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

  木心在给居于纽约的华人知识分子上课时,为学生邀请夫子自道分析自己的作品,自省而节制地讲出自己过去写的文章:“今天读读,这小子还可以。”如今,“这小子”没有了,不在了。陈丹青先生主力做了这件事,即出版《文学回忆录》上下部及补遗一册,是在替木心说话,也是对读者对青年人尚存期许。木心大致说过,(年轻人)都有一份纯真、激情、向上、爱美、生动憨娈的意境,几乎可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英雄豪杰的种。当年我大二大三时在育英图书馆书架上偶遇他的作品,翻阅后深感青年人就该有这份气质,所有也读点他的书。

  补遗共分九讲,有讲到茅盾、乌镇、梁昭明太子读书处,读来让嘉兴人倍感亲切;也有谈到他自己的《哥伦比亚的倒影》、《遗狂篇》、《明天不散步了》等作品的措辞用句的考量;甚至还有《仲夏开轩》之类的谈访谈,即如何就采访回答得有好看且有分寸等等。无论是木心先生的文章,还是他对自我的分析语句,都让人心生感慨:这个老头子聪明灵清。同时给人的还有另一种感觉,譬如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里的那句话:“一个人,没有同类。”木心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同类。

  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保持距离,追慕传统,甚至写就《诗经演》,于当代新造几不可能再现的文体,且做得还很好。他的《文学回忆录》上下部游历各大洲,纵谈世界文学史,各类光辉灿烂的作家、艺术家等先贤,触类旁通,他信口讲来。而他自己呢,终身未娶,仿佛就把自己交付给了艺术事业,纯粹写字或者绘画。

  那些身负传奇故事的人,往往简单,不为声名累,我看木心新书的个人简介栏,干净得就这么几句话:木心,一九二七年生,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一九八二年定居纽约。二零零六年返回乌镇。二零一一年逝于桐乡。好了,一辈子就这么概括了,寥寥数语,不必多言,要说的话多在作品里了。

  说到“一个人,没有同类”,我总不免想到木心先生的那首小诗《卡夫卡的旧笔记》:“从清晨六点起,连续学习到傍晚,发觉我的左手,怜悯的握了握右手。黄昏时分,由于无聊,我三次走进浴室,洗洗这个洗洗那个。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你看,他真的就是一个人,找不到同类,那就宁愿一个人,他自己与自己为难,不怪时代。

  看书是很私人的事情,表达情感也同样私人,有些话无非自己说给自己听,因为“没有同类”,或者“很少有同类”。但是今年上半年,我碰上了一件事,让我觉得木心先生以他的作品给了很多人启发,乃至都在促使其他人找到同类,至少也是提供了一种可能。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基本不用微博的同乡人注册了微博,私信告诉我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温故: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上看到了我的文字,表示巧合与高兴。事实上,我并未与广西师大出版社有联系,怎么有如此事。终究要感谢这位陌生朋友,后来我购了此书,翻至该书第208页、212页,果然有我的两段文字,料想是当初的感慨发在了微博上,被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编辑拿了去,当作读者纪念木心先生文字之一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在有刊号的书上,有欢喜之心,也感念缘分的作用。两段文字大约是我在两年前写的,其中一段大致如下:

  嘉兴回海盐,一路向南,读木心的悼文和纪念文字,太入情境,不禁两行清泪,172路旁座和后座的乘客,应该觉得这人也太脆弱了吧。车窗外是夕阳斜晖,念及木心先生的文字,还有今天几欲激动地在客运中心看到去桐乡的公车,生死好随和,先生好亲切。(见于《温故: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208页)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