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那水、那村、那人

2015年09月09日 08:1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姚 遥

  离开村庄已经很多年了,昔日的顽憨少年已然华发盈鬓,世事变迁,日新月异,村落也已今非昔比,但儿时的波光水影、桨声渔火常在我梦中萦绕,久久不去……

  老家在桐乡西部,有河穿村而过,两岸绿树成荫、修竹依依,掩映着几十户粉墙黛瓦人家。我家住北岸,开门见河。碧水柔波,蜿蜒幽曲。人们在这母亲河边劳作、休憩、恋爱,生生不息,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这些贫穷又富有、淳朴又愚鲁的泥腿子,一路欢歌悲泣,演绎了那个时代属于他们的乡村传奇。

  春天,桃红柳绿,摇曳多姿。几只白鸭扑棱着翅膀追逐戏水,嘎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人们整修机埠,开凿沟渠,预备春耕。在金黄色油菜田里,一条条逆流上来的黑鲫鱼被放学回家的顽童们捉个正着。农忙开始了,养蚕的竹匾挤满了河面,贪吃的白条鱼游到匾里去觅食,孩子们把匾一抬,鱼就成了瓮中之鳖。螺蛳,一摸就是一把,那美味足于慰藉乡人一天的辛劳。

  夏天的河水碧绿清滢、甘洌可掬。雄鸡一啼,东方初白,祖父就到河里挑水,把家里的水缸注满,然后开始生火烧粥,一会,白色的炊烟就在各家的烟囱上陆续升起来了。女人们则拿着一盆盆衣服下到河埠头,笑谈声和哗啦哗啦的洗衣声,荡漾在粼粼的水波里。村口外,晨曦下的河面,水汽氤氲;岸上一个黑脸的少年,赤膊短裤,目光炯炯,手持一根长柄叉,向着水草边缘疾速刺去!“扑”一响,鸟雀惊飞,青蛙遁水,一条白花花的草鱼挣扎着被叉上了水面。他叫阿根,除了渔叉叉鱼,他还教我用一种特制的网在晨间捕虾,可惜我这方面天生愚钝,难学得像他一样神勇。午间广播一响,婆婆们就到河边淘米做午饭,那散开的米碎是反哺给鱼虾的美餐。下午,戴眼镜的阿良如一尊雕像,静坐在那棵大榆树下垂钓,大概是钓鱼磨炼了他的性格吧,他寒窗苦读,挫而弥坚,终于第一个跳出“农门”,成为城市精英一族了。

  最热闹当属傍晚,男人们和孩子们都泡在水里,在蝉鸣声的伴奏下,笑谈、戏水和吵闹声合在一起,奏响了这乡村水曲一天里的高潮。夜幕降临,石桥上坐满了纳凉的人,手里摇着蒲扇,嘴里说着家常农事。父亲也将竹榻椅子搬出来,全家人坐在一起享受水上吹来的凉风,我望着浩瀚的星空,听着母亲的故事,坠入了无边的遐想。“宝爷来了!”——孩子们闻声而来,宝爷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打日本人的故事。他的胞弟,是个“箬帽兵”,1949年入台,望穿秋水,终于归省,然而朝思暮想的双亲早已入土!——人生痛苦,莫过如此。兄弟相拥,泪湿衣襟。

  秋风一起,金波涟涟,菊稻争香。男人们把一担担金灿灿的稻谷挑往公粮船里装。挑得最快、最重的是一个英武俊朗的青年,多少姑娘把他当作梦中情郎。但自从他看了一眼阿四的新媳妇以后,这些姑娘的美梦就没有了未来。这是多么一个痴情的汉子,宁愿单身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爱情梦想!于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他不顾家人的泪水,毅然远走他乡,向着一条悲苦的单恋的死路,一去不回!——现在他该有六十了吧,听说仍然孑然一身,让人唏嘘不已。

  冬天来了,醇厚的河水一如既往滋养着这个村庄——看,有到岸边斫水草喂养湖羊的;有在船上汗涔涔地捻河泥的,清了河床又肥了桑田。

  过年前,照例要出一趟街市,卖掉几只鸡鸭,添买几件新衣、年货,这是乡民们一年之中最兴奋最悠闲的时光。我坐在船舱,外面一片漆黑,偶尔从岸边闪出一两点渔火。船在橹声欸乃中逶迤前行,三个小时后,晨曦初现,新市镇到了。望着两旁林立的水阁,想着里面搂着睡觉的香艳男女,粗鲁的乡下人就嚷起了俚俗荤话来释放他们骨子底里的野性,不晓得惊醒了多少街上人的美梦,就连水里的鱼也笑得探出了水面……

  上个周末我回到老家,站在竖在河岸的“五水共治”责任牌旁,望着她走出污染、越来越清澈可人的样子,我萌生了一个把老房子好好装修一下的想法。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