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乡音无改鬓毛衰

2015年09月07日 09:0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庄丰石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易立竞主持的一档访谈节目《易时间》,最近采访了主持人汪涵。谈话中提到汪涵一直在从事的一个公益项目,名叫“響應计划”。他们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将湖南各地的乡音保存下来,然后送到博物馆。在汪涵看来,乡音才是最响亮的声音,是一种连接与传承。

  关于乡音,很自然地,我联想起了前几天在一次聚会时听到的谈话。席间有个5岁的小男孩,家里已是四世同堂,80多岁的曾祖母精神矍铄,身体健朗,可以天天操持家务,照顾曾孙。不过最大的麻烦是,老太太听不懂孩子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每天里只得扯起嗓子大声问:“孩子啊,你说了啥?”

  其实,当下很多孩子都已经不会说方言,甚至不会听方言。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标志,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社会发展如此迅捷,我们需要一种共同的交流方式,不然,南腔北调,多碍事啊!可以说,这是一种主流的认同。

  也许也会有人认为,乡音鄙俗,登不了大雅之堂,不会说,不会听也无妨。但是我们可曾想过,联结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那条看不见的纽带,不正是从我们一代代人的嘴里流传下来的乡音吗?我们平时说的语音、语调和词语,就是几百年、上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说在用的东西,这是一种最朴素实在又最有内涵的传承。

  我认为,乡音里有我们地方的历史,有我们地方的故事,乡音里有我们地方的传奇,它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归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可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异地他乡,耳边传来一声熟悉的乡音,这时的你我肯定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激动与兴奋。

  沧海桑田,世道轮回,时间可以改变服装的样式,房屋的造型,饮食的结构,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价值的标准等等。但是,有一样东西它不曾改变,那就是乡音。自从出生以后,每天浸润在乡音的海洋里,不知不觉中,练就了一口原汁原味的乡音,即便他日远走他乡,但只要回到这个环境,乡音又马上会自然而然地自你口中说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长安听了几十年的西北话,80多岁的贺知章站在家乡的路边,用一口地道的绍兴话与孩子们交流对话,彼时彼刻的他,心里一定会想:终于回家了!

  乡音很美,细细去品味,即使只有一个字,一句话,仍有普通话所传达不出的妙处。我觉得,我们当下的很多人,能经常在家里说说方言,让孩子们去听、去说,我们也可以保护与保存好乡音这块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汪涵在节目中说:“我要把湖南的方言保存下来,然后送到博物馆。一百年、五百年之后的湖南人,还可以听到通过我的一点点努力保存下来的他们先祖的声音,好浪漫,好美,太幸福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