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汪士慎《墨梅图》赏析

2015年08月24日 08:1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墨梅轴清·汪士慎

  立轴水墨纸本177厘米×55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君艺编号:64

  款识:写梅心抱寒,谁是会心者?安得逃禅翁,晴窗共挥洒。

  钤印:“溪东外史”白文长方印;“近人汪士慎”白文方印;“逃禅煮石山间”白文方印;“天禅室”朱文长方印。

  鉴藏印:“屺瞻欢喜”朱文方印;“唐云审定”白文方印;“曾在朱屺瞻家”朱文长方印;“曾经钱君匋珍护”朱文长方印。

  梅花因耐寒的习性,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皆爱吟咏的对象。文人画家汪士慎尤爱梅,其笔下的梅花,清瘦中带有冷峻孤傲之气,仿佛其性格和身世的写照。

  汪士慎,生于1686年,卒于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清代著名画家,为清中期“扬州八怪”之一。

  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成就。他擅画花卉,尤擅长画梅,其梅千花万蕊,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汪士慎老年一目失明,尚能挥写自如,不失当年风韵。一目失明后,他自刻一印:“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汪士慎双目俱瞽,但仍不弃笔,署款“心观”二字。时,金农赞他“盲于目,不盲于心”。阮元在《广那个诗事》中评价他:“老而目瞽,然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胜于未瞽时。”

  汪士慎一生凄苦,以卖画为生。在那个年代,社会上比较盛行的是师古之风,临摹的古画在市场上比较走俏。不过,汪士慎的画拥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有“师心、师自然”的风格,即不受拘束地发挥较多。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汪士慎的画作自然不会有很好的销路,就像他自己所说:“自笑成孤调,难堪入尘世。”

  汪士慎曾作《喜梅诗》:“独自晓寒起,月残尤在天。冷看浮竹径,疏影落吟肩。相对成良晤,同清亦可怜。谁夸好颜色,高阁困朝眠。”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他那清高自笑且绝不随波逐流、只为留一清气在人间的精神追求。

  汪士慎早年胸怀大志,考取功名屡试不第。雍正元年,汪举家迁至扬州,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贫,嗜茶成癖,有“茶仙”之称。他常常“饮时得意写梅花,茶香墨香清可夸”。人们常说“禅茶一味”,到了汪士慎这里,堪称“画茶一味”。

  厉鹗题汪士慎《煎茶图》诗云:“先生爱梅兼爱茶,啜茶日日写梅花。要将心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雪桠。”陈章亦在为汪士慎《啜茶小像》所作文章中说:“好梅而人清,啜茶而诗苦。唯有清与苦,实渍肺腑。”

  汪士慎67岁那年,双目失明。然而,他最终还是以健康的心态战胜残疾,并开始摸索书写狂草。他以献身艺术的精神从事创作,表现出坚强的毅力,足可为后世楷模。

  1759年,74岁的汪士慎在孤寂贫困中与世长辞。这位像梅花一般一生疏淡的老人,也像梅花的一缕清香那样,消逝了。

  在这件《梅花轴》中,梅干以写为主,水墨交映,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花淡而趣逸,枝干铁骨铮铮。汪士慎的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但整体画面清淡秀雅,瘦劲姿媚,有“铁骨冰心”之誉。枝干的焦墨苔点,笔法质朴而不失灵秀,与淡笔勾画的梅花相映衬。正如金农所言:“花光圈处动,苔色点来苍。”好一派清风疏影、冷香四溢!

  再看其款识——写梅心抱寒,谁是会心者?自古以来,知音难觅,曲高和更寡,淡雅清隽的水墨花卉,又有几人能会心?画家的孤独、孤傲,跃然笔端,读来不免为之心酸动容。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