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流亡的足迹抗战的“印迹”

2015年08月17日 08:53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在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钱君匋曾拟定创作一套约50方篆刻作品的《战地组印》。印侧边款,以诗文记事,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这些篆刻作品,表现了一个文化人用艺术作武器,揭露挞伐日寇罪行,为唤醒民众、抗日救亡所作的努力。他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仰。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开始后,日寇大规模调集军队入侵上海,钱君匋在上海平静安逸的生活被打破。无奈,他携家人撤离沪上,回到老家屠甸。不久,日寇在金山卫登陆,战火很快又蔓延至桐乡。眼见桐乡也将陷落,他又向西经湖州、安吉,流亡至安徽广德。不料,在广德,钱君匋一行半夜遭盗,衣物被窃,狼狈不堪。随后,他们又仓皇西行,辗转经宣城、歙县,由祁门抵景德镇,再沿江至鄱阳而南昌。西行数日后,于滂沱大雨中抵达长沙。

  在长沙停留期间,钱君匋与茅盾、郭沫若、黄源、张天冀等文化界人士一起宣传抗日救亡,颇为活跃,成为全国文学艺术界抗敌后援会成员。后钱君匋一行去汉口,到达开明书店武汉分店。

  1938年春,巴金自上海来电,邀钱君匋去广州,共同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在广州,钱君匋与茅盾、巴金、靳以等出版了《丛文》、《烽火》。不久,广州遭日机轰炸,也变成一座危城,他们又都从广州转至香港。至6月,钱君匋一行决定,重回已沦为“孤岛”的上海,结束流亡生活。

  回沪后,为维持生计,钱君匋与五位青年男女创办了万叶书店,出版《文艺新潮》月刊,编辑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文艺新作、文集等,希望利用出版这一工具,为抗日救亡出力。

  经历前后近一年的西撤流亡旅程,回上海定居后,钱君匋开始着手创作流亡逃难期间所构思的《战地组印》。由于忙于打理书店,又要对付日本宪兵对进步出版物的搜查等,所以,抗战期间,他仅完成了部分印章。日本投降后,《战地组印》才续刻完成。

  至解放初期,组印的一些印章已遗失,所以,他又重刻,并对边款内容作了调整。然而,由于底稿保留不善,到1988年编辑《钱君匋论艺》时,他只找到《战地组印》残稿十三方。钱君匋感慨道:“时间虽然相隔不过半个世纪,但已难以收全了。”

  因年代久远,后来,组印中24方的印面和边款,钱君匋甚至“难以搜忆了”。留存下来的,连同他能够记得印面和边款内容的印,只有26方。这26方印如下:

  有边款内容的13方:《廿年尘梦》、《故乡无限好,只是久留难》、《战火逼吾庐》、《祁门半宿》、《三宿鄱阳湖上》、《一途寒雨入潇湘》之一、《一途寒雨入潇湘》之二、《流寓长沙》、《汉口半月》、《雪行三省到珠江》之一、《雪行三省到珠江》之二、《广州三月作书贾》、《钟声送尽流光》。

  忆及印面的13方:《湖州十日》、《山中七日》、《鄣吴福地》、《广德遇盗》、《千里之路,徒步以尽之》、《南昌访旧》、《广州在火海中》、《九龙小住》、《孤岛隐名》、《万叶被搜》、《文艺新潮》、《第一年》、《传讯频仍》。

  《战地组印》并未结集付梓出版,加上年深日久,印稿丢失许多,所以,我们今天难窥其貌,只能从钱君匋所编的各种印集中寻找踪迹。我藏有钱君匋的不少印谱,但缺少1940年、1942年万叶书店时期及宣和印社出版的钱君匋印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流亡 广州 战地 边款 书店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