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纸端真性情 漆书显才学--金农诗轴赏析

2015年08月10日 08:51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漆书诗轴清·金农

  立轴水墨纸本67×45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君艺编号:57

  释文: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款为行草书三行:春来隔日作湖上之游,每游必至吾老友东溪先生寓馆。今晨,又过其居,委书此纸以奉。溪烟学长兄先生雅教,溪烟不见者改岁,亦无日不相思也。

  钤印:“金农之印”白文方印;“君匋心赏”朱文长方印。

  清代中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扬州,聚居了一批以鬻艺书画为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与那个时代以临摹照抄为主的“保守派”形成鲜明对比。后人把这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有郑燮、罗聘、金农、李方膺等。其中,“怪相”最特别者,便是金农。

  金农,满腹才华却终身布衣;他嗜奇好学,游迹半天下;他五十学画,造型奇古,格调高雅。特别是其书法,不以工书为念,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最高。其五十岁之时,虽既负盛名,却仍有意“骇俗”,独创出一种“渴笔八分”、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的新书体——漆书。这一书体,笔画方正,棱角分明,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漆书,正是金农大胆创新、自辟蹊径的标志。

  今天要介绍的这件漆书诗轴,内容为杜甫的《绝句》与《江南逢李龟年》两首七言诗。整幅诗轴,古朴浑厚,字黑如墨,线条苍茫有力,充满金石气息。它有隶书的用笔,但又不像隶书那样宽博,其中宫收紧,聚散有致。其字的截体,又是呈竖长型的,且“头大脚轻”,类似于大篆的形态。这样,可以避免横笔过于扎眼。其撇笔迅猛有力,有《天发神谶碑》中悬针竖的感觉,线条末梢细如针尖而不失劲力;捺画内敛朴拙,有隶书的厚实感。总之,整幅字用笔涩进力遒,笔墨醇厚,不失为其晚年的精品之作。

  金农之所以能首创漆书,是因为他适逢其时。在清朝,以妍美一路的书风曾大行其道,书界首推的是董其昌和赵孟頫帖学。在这样一个思想禁锢、艺术单一的时代,思想开放、眼界开阔的金农不愿被束缚,其曾曰:“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驰骋。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我师。”

  随着清代大量钟鼎、碑刻陆续出土,金石学后来开始逐渐盛行,碑派开始动摇几千年来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帖学,并以古拙逐渐代替了妍美的美学思想。金农曾曰:“余近得《国山》、《天发神谶》两碑,字法奇古,截毫为书,要以气魄去胜。”可见两碑对金农漆书的直接影响。

  作为一个画家,金农有自己对“线、条、块、面”的理解。漆书墨黑而聚,易成块面,适合大幅绘画作品的落款。这也是金农能够创造漆书的重要原因。

  其实,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就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此件作品的款识,便是这种以碑法与自家“漆书”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恣肆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

  在金农身上,体现着浪漫诗人的情怀、不修边幅的书画家风度、无拘无束的野逸文人气质。其晚年穷困潦倒,四壁皆空,过世时竟无钱入殓——尽管不能排除导致这一惨状的社会原因,但此落得如此境况,更多则是金农自身性格使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